“弟妹!亲家!大喜啦!”长公主一进殿门就提高了声调。
“姐姐这是怎么了?”王太后嘴上这么说,脸上已经开始有了笑影。太子被废、栗姬已死,最近整个后宫里议论的都是新皇后的事儿,况且,王太后和长公主最近谋划的都是立后、立储的事情。这个喜事,用脚趾头都能想得出来是什么。
“你是新皇后啦!”随着长公主的宣布,猗兰殿上下一阵激动,有道是“一人得道,j-i犬升天”,主子成了皇后,自己的身价自然也会跟着见涨。
“圣旨还没下呢,姐姐且别这么声张。”虽然控制不住上翘的嘴角,压抑不住眼中的狂喜,王太后还是有分寸的。
“我知道~”长公主不以为然,“我这是跟太后、陛下都通过气的,不用担心,明天就有旨意来了。你先准备着。”
第二天,圣旨果然来了,胶东王太后成了皇后,搬出了猗兰殿,成为椒房殿的新主人。天下间的风向,已经非常的清楚了。
同月丁巳,胶东王刘彘以嫡子的身份被立为太子,更名为彻。太子宫也换了主人。
因为顾忌到前头刚废了一个太子、死了一个宠妃、走了一个亲弟藩王,皇帝跟太后又疏远了关系,景帝也有点顾忌,立后和立储的仪式并不很盛大。只让内外命妇拜了皇后,朝臣们拜了太子。也没有大赦天下,只是赐了民爵。
――――――――――――――――――――――――――――――――—————————
刘彘成了太子,现在要叫刘彻了。他有了自己的太子属官,之前虽然是王,有封地、有属官,可他根本就没见过这些属官,也没管理过自己的封地,现在摆在他面前的是全新的生活。
这生活的第一步,就是搬出母亲的寝宫,自己住到太子宫里去。景帝为他选了极好的班底,配了新的太傅。
只还是不给韩嫣回家,他被迫搬进太子宫,六儿也跟着来了。以前住猗兰殿倒是可以说是给皇子做伴,皇子跟个臣子关系近点儿没什么,他不是太子,对谁偏爱点儿也影响不了大事。现在皇子成了太子,未来的皇帝,再跟臣下的儿子混得太近,那问题就严重了。而且,还就你一个人跟太子混得近……
祖父大人委婉地表示了想接韩嫣回家住的意思,理由也还说得过去,祖母病了,想孙儿。景帝很光棍,派了太医去看病,结论是老年病,静养着就行了。知道结果,景帝大手一挥,韩嫣还是被留了下来,至于祖母的病,给休沐假回家。伴读不能住宫里?男女大防?好吧,咱不拿年纪小说事儿,省得被坏人钻空子,韩嫣,你就挂个郎官的职衔,宿卫吧,反正太子宫大清洗,空缺很多。
一国之君,为什么对我如此优待?他儿子对我青眼有加,他不是应该把我给打包扔出去,免得对他儿子影响太深,毒害未来天子么?韩嫣百思不得其解。
宿卫太子宫,很神圣的任务,保护未来天子。望着九重宫阙,每道墙下都站着一队的南军,韩嫣根本找不到自己站岗的地方。他的主要职责就是继续陪着刘彻,陪读、陪练、陪吃、陪玩、陪睡……n陪的那种,只领一份工钱。虽然只有一份工钱,好歹是白干了两年后的第一次薪水,也让韩嫣分外激动。要知道,郎官本是没有薪水、食宿自理的,给韩嫣发薪水,算是优待了。
景帝任命卫绾为太子太傅,配齐了太子宫的属官。韩嫣和刘彻两个失学儿童终于又回归课堂了。卫绾的第一堂课,不是讲《诗经》也不是讲《论语》、《老子》,而是拿出太子宫的职官名册,从头开始讲解,太子宫的标准配置是多少人,各种职务上各有多少人,负责做什么的,等等等等。学完了这些,再是汉爵制、官制,务求让太子殿下清楚,他手底下的人都是做什么用的。然后才是讲经讲史。
卫绾的课堂,和他的人一样,规规矩矩,真真正正的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行一步路,唯恐树叶掉下来砸掉了他的脑袋。窦婴教刘荣,是一种长辈的语气,带着慈爱关怀。卫绾教刘彻,是一种臣下的语气,恭谨敬畏,即使刘彻才七岁,他也战战兢兢如对大宾,这种谨慎,在韩嫣所知的人里,只有万石君石奋一家、未来的大将军卫青、托孤之臣霍光才能与之媲美。
韩嫣看着卫绾,再看看自己,发现这份小心,自己实在是学不来。凡事太小心了,憋得死乌龟,只要大事上不出差错,不跟上司顶着干,不拘小节一点儿,反而会让人觉得是真x_ing情。一向小心,如果哪点儿疏忽了,反而会被认为是故意为之,或者之前的小心都是装的。想清楚了这些,心情突然轻松了许多,话说,装模作样真tmd的累啊。
――――――――――――――――――――――――――――――――—————————
刘彻成为太子以后,景帝时常召他考较功课,有时也会捎带上韩嫣。刘彻是个好强的人,旁边有个人跟他一块儿学,比他学得好点儿,他嘴上不说心里还是在憋着劲儿。所以,他非常喜欢拉韩嫣下棋,因为韩嫣的围棋简直糟透了,不是装,而是真的不行。顾了上面就漏了下面,拆东墙补西墙,自个儿跳坑里还不知道。输完了棋,刘彻高兴,韩嫣也高兴。可以有样比不上上司的功课,是无数下属梦寐以求的事,尤其是你这辈子都不可能爬到上司头顶上的时候,不招上司嫉妒很重要。虽然韩嫣驾车学得也没刘彻,可身为太子,他不能没事儿就拉人赛车。韩嫣的琴弹得,用老师的话说,就是“中平”,这是比较婉转的说法,直白点儿说,就是没有任何特色,只有调子是对的,可堂堂太子也不能没事儿跟个伴读比弹琴。于是,下棋就成了首选。
景帝观棋,看两人下完了,常常感叹:“韩嫣也算是个聪明孩子,算学学得那么好,讲起兵法也算头头是道,怎么棋下得这么差呢?”
“……”低下头,不好意思。听过一个典故,某皇帝见一大臣围棋下得差,心中大安:“这人棋下得差,说明他不会算计人啊,这人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