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华夏帝国从山东开始> 5章家书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5章家书院(1 / 1)

教训了阳奉阴违的章文,章泽天开始考虑大哥提出的去书院教书的事情。

章家的书院就建在庄子上,当年建成之后,因为不惜成本聘请名师坐馆,就连胶南老家的本家子弟也都到这里来上学,庄子上的适龄孩子,也可以免费入学,规模相当不小。现在的书院分为开蒙、归经、制学和杂学四个班,共有大大小小八十多人在学,到冬季农闲时分,更会有庄子上的一些佃农家的孩子来学习,人数会进一步扩大到一百多人。

书院中本有六位先生,还有好几个人负责后勤工作,规模相当不小。这四个班之中,开蒙班是给刚刚开始识字的幼童启蒙的,每年从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开始进行识字教学,然后是论语、孟子、中庸和大学这四书。

完成这些内容的学习之后,便可以转入高一级的归经班,学习五经内容,同时开始接触《四书集注》之类的官方要求的注疏类内容的学习,并最终选定五经中的一部作为自己的本经,然后开始学习八股文的格式要求等基础知识,为后来的科举考试做准备。

更高一级的就是制学科了,这一级之中,教授的主要是八股文的写作技巧,以及应试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和诀窍。章家所请的名师,也基本集中在这里。像章泽天和几个侄儿,就是在这里学习八股文写作,然后去应试的。他的两个侄子能够通过道试,拿到一个秀才的名额,就是在制学堂中坐馆的闻先生和盛先生的功劳。

这位闻先生是一位来自府的举人,年龄不大,可学识的确丰富,而且是一位制艺高手。只是他在今年秋收之前已经辞了馆,返回故乡去为后年春天举行的三年一次的会试做准备去了。

现在顶替闻先生为制学堂中的高级班授课的是一位来自南直隶徽州府的盛先生。盛先生原本是归经堂的先生,四五十岁的年纪,对四书五经有着深刻的理解,称得上是一位博学鸿儒。他在教授五经的同时,也会为制学堂做一些特别的授课。

而那杂学堂,教授的内容则是以算学为主,学生培养的目标则是帐房先生一类。这种专业的学习与科举考试基本无关,一般书院都不会有,学生也不会重视。但是章家毕竟是以商业作为立足点之一,对掌柜、帐房和伙计等的需求量相当不小,而人事这方面的工作收入又比在家务农高出不少,因此便设立了这个学科,庄子里的贫民子弟和本家一些不富裕的远房本家或亲戚选择来这里学习的人相当不少。竟然还有一些非本家或本庄的人来这里学习,当然,这些“外人”来学习,在尊师的“贽礼”之外,是需要交纳学费的。

说起来,章家的这个书院,在授课方面竟然有一些后世大学的影子,几位先生各展所长,会同时为不同班级的学生进行专项授课。

章泽天来书院当先生,只能从教授蒙童的启蒙教学开始。

其实按照他自己的想法,去杂学堂教一些数学和会计学之类的课程,或者教一些实用性的知识更适合。只是他知道自己一直以来都没有接触过这些东西,说自己擅长这些知识,完全没有说服力。好在他的志向并不在学问上面,当一名优秀的教书先生也不是他的目标,便欣然接受了做一名教刚刚开蒙的小孩认字的蒙学先生的安排。

书院安排他教蒙学,也是出于书院的实际师资力量的考虑。闻先生刚刚离馆,各班的先生逐一向高级班流转是一方面原因,而秋收之后农闲即将到来,书院也将迎来一波半工半读的孩子,人数本来就最多的开蒙班人员将进一步扩大,也需要新的蒙学先生投入工作。

章泽天准备了两天,便到书院报到。此时农闲入学的孩子也纷纷报到了,开蒙班的人数从原来的四十人增加到七十多人。原本有两个开蒙班,现在新入学的孩子无法插班到原来的班里,便按照往年的惯例,将他们单独组成了一个大班,人员也是整个书院最多的,达到三十六个。章泽天便成为了这个新班级的老师,基本相当于旧时空的班主任。

其实他不仅是班主任,同时还要负责教授这些学生全部的课程。只是虽说是全部课程,其实只有识字一门课,按照传统的要求,一般是从三字经开始。

穿越之后,章泽天对自己当年入学时的情景已经记不太清楚了,当他第一天走进教室,看到那一大群学生的时候,发现情况远不像他想象中的那么乐观。

原来此时的书院中并没有课桌之类的设施,教室中准备好的只有属于他的一张八仙桌和一把椅子,学生们使用的则是各自从自家扛来的桌椅,有的人家可能根本就没有合适的桌子,有人就只有一个方凳,听课时当座位,需要写字的时候就只能蹲在地上在那个小凳子上面写。

至于学习的文具,毛笔倒是人手一支都备齐了,砚台却不是人人都有,他就看到有不少孩子拿一块瓦片当砚用的。至于书,大家几乎都没有,看来是准备照他教的字描下来回去学。

这充当教室的屋子倒不小,坐上这么多孩子之后,也显得有些拥挤了起来。这时的房子当然没有什么玻璃窗,窄小的窗户上糊了新纸,屋子里光线有些昏暗,而乌黑的墙壁则使本来就不亮堂的屋子更加昏暗。如果遇到天气不好时,估计就无法学习了。

只是要改造这些一时也没有办法,看来只能先上课,教室就得慢慢来了。

对于教这些孩子,他心中已经有了一些基础的想法,这第一节课他便没有按照传统的办法来上,而是将拼音的概念简单地说给了这些小家伙们。

他先问了大家以前的识字基础,结果除了几个大一些的认识一些字之外,多数都是零基础。即使是那些在往年农闲时来上过学的,学的那几个字也多数都还给老师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