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着走着,前边的人回头,幻想回归现实。快点啊,他催促。
“嗯。”裴听颂快步走上去,站到觉夏的身边。
觉夏领着他转过一条街,又拐进另一条,最后停在一家小店下,亮着的牌匾写着陈婆小吃五个大字。这沿街一排小楼的建筑也很特别,上楼下廊,抬头看去,楼上的窗户敞着,还摆了许多花草,站在下面就能闻到茉莉花的香味。
“我以前放学之后,经常会来这里吃东西。”店里没有其他人,觉夏拉着他手臂进去,“上学的时候总是很容易饿。”
老板已经换了人,不再是觉夏少年时那个慈祥的婆婆,变成了一个中年女人,或许是她的女儿,“来吃糖水啊。”
觉夏笑着应她,又过去点了些吃食,然后才回来坐到裴听颂身边。
裴听颂抬头看他,“这个楼很特别。”
店里没有空调,吊顶的风扇呼呼转着,把几乎半凝固的潮湿空气拨散开,旋出透明的热漩。
听到他这样说,觉夏还有些惊喜,不过裴听颂一向是一个很会观察世界的人。
“这是粤派骑楼,”觉夏给他倒了杯水,“最早的历史……应该都要追溯到清末了,是那时候的两广总督张之洞建的。”
裴听颂点头,透过大门望向对街的骑楼,“我喜欢这种建筑,是活的历史书。还有这些树,和别的市的树不太一样……”他试图找出一个合适的形容词,“很自由,是很惬意地在向外延伸和生长的感觉。”
“这些是榕树,很多都已经超过一百岁了,以前比现在更多,后来越砍越少,变成高楼。”觉夏望着外面,有些出神,“以前的广州是长在榕树林中的市。”
这句话很有趣。在觉夏的口中,这座市一下子充满了绿色的生命力。
老板端着两碗糖水过来,搁在桌上,笑模样很亲切,“吃两碗糖水先。”
一碗番薯糖水,一碗甘蔗马蹄糖水。两人换着吃,裴听颂虽然不爱吃甜食,但这种糖水意外地很清甜,凉凉的喝下去,燥热的五脏都被滋润,暑气驱散一半。
觉夏很爱吃,每喝一口都感觉回到了少年时代。
裴听颂看着他,觉得他吃东西的样子很可爱,于是没头没脑说了一句,“你是糖水泡大的小孩。”
这句话仔细想想,倒也没什么错。所以觉夏没有反驳。
老板又端上来两份新鲜出炉的肠粉,一份鲜虾一份牛肉,都加了心蛋。半透明的粉皮薄如蝉翼,里头牛肉鲜虾的色泽和蛋液的金黄全都透出来,放上桌面后还在轻晃颤动。
“尝尝,看是不是和北京的不太一样。”
裴听颂夹了一筷子,粉皮滑得夹不住,和勺子并用终于吃上一口,粉皮幼滑有韧性,牛肉软嫩,广式酱油掺了份甜口,鲜嫩柔滑,的确是好吃。
“真好,比我小时候吃的东西好吃多了。”
觉夏笑起来,“你这个小少爷还真是好养活,十一块钱的肠粉就喜欢成这样。”
裴听颂一本正经道,“价值是相对的。你坐在这里陪我吃,十一块的肠粉也可以吊打米其林三星。”
什么都是相对的。
那时候的肠粉也很好吃,但好像这次带着裴听颂回来,就变得更好吃。
两个人比一个人好太多。
填饱了肚子,他们离开小店。觉夏带着裴听颂走,明明他才是看不见的那个。
凌晨的路灯昏暗,裴听颂怕他视野不清后摔倒,想扶他,但觉夏拒绝了。
只有走在这条他年少时无数次踏过的老街,他才会显露出一些习惯,譬如走路时靠墙,手总是下意识扶着墙壁,又譬如每一个步子都差不多等距,迈开,踩下去,鞋底会在地上蹭一小下。
走着走着,他停下来,摸了摸墙壁,语气有些疑惑,“这里以前有一个缺口的,是填起来了吗。”
裴听颂忽然间心酸。
原来过去的觉夏已经用除却视觉的所有感官,记住了回家的路。路上的气味,榕树上的虫鸣,墙壁上的缺口,地砖的形状,哪一块会松动,会翘起。是这些感受带他回家。
“我可以牵你吗?”裴听颂轻声问。
觉夏侧头看了他一眼,虽然看不真切,但他还是笑了笑,“可以,现在没有人。”
他小心地牵起觉夏的手,透过潮湿的空气,一切都在暑热中变形,时空也扭曲,仿佛这一刻,裴听颂牵着的是十六岁的觉夏,是黑暗中独自回家其实也会害怕的他。
“你真勇敢。”裴听颂是个毫不吝啬赞美的人,尤其对觉夏。
觉夏笑了笑,没说话。月光下他们牵手走过长街,浸泡在蝉鸣此起彼伏的海浪。距离家的位置越来越近,觉夏忽然说,“感觉会下雨。”
“是吗?你怎么知道。”
“就是预感。”觉夏说,“我的预感往往都很准。”
所以他们加快了脚步,从街道的某个入口进入了一个满是树荫的旧小区,里面路灯很少,但觉夏脑子里有记忆。最后他在一棵巨大的榕树下停下来,榕树的树影比夜色更黑。
“你住在树上?”裴听颂开玩笑。
觉夏像以往一样让他闭嘴,自己抬手贴向树皮,沿着粗粝的纹理向上,摸索到一个碗口大的树洞,细白的手伸进去,似乎在找什么。
“要我帮忙吗?”裴听颂问。
“找到了。”觉夏的脸上很是惊喜,“居然还在,都十年了。”
“什么东西?”裴听颂凑过去,月光下,觉夏的手掌摊开,上面是一颗圆滚滚的核桃。
“你一个核桃藏了十年?”
听着裴听颂不可置信的语气,觉夏噗的一下笑出来,他使了点劲将核桃壳分开,从里面拿出一张卷起来的纸条,递给了裴听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