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都市言情>重生1977年从知青开始> 第八百一十章、佤邦、农村与汉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百一十章、佤邦、农村与汉卡(2 / 2)

还是同一时间,在佤邦的康邦温冒锡矿,原裤脚军第二支队,现解家军正收拾东西准备跑路。

1989年,发迹于佤山的缅北军缴了缅共中央的械,把缅共扫进了历史尘埃,缅北军的旗帜在佤邦上空飘扬。

由于势力初建,暂时还立足未稳,加上原裤脚军比较复杂的历史渊源,缅北军并未去袭扰解家军,让解家军还能在佤邦的包围圈内苟延残喘。

隶属于斯嘉丽矿业集团的温冒锡矿比较务实,只要炮弹还没有落在矿区,锡矿石就得继续挖,不过矿上的人进行了大换血,委派到矿上的高级管理人员和矿工已经撤走,现在在矿上属于矿业集团的人只有代号蜜獾的王桃,和她带领的一支武装小队。

从缅北军立旗的那天,王桃就时刻准备着撤离,可没过几天,坤沙就对立足未稳的缅北军418师展开突袭,战果斐然。

缅北军的老鲍可不是好惹的,一个小毒鬼居然敢撩他的虎须,没说的,打回去。

老鲍点齐二十个营、炮兵团、dú • lì团,八千子弟兵誓师出发,嘴里哼着佤族《古战歌》,南征坤沙。

中途经过掸族人的势力范围,老鲍只是喊了句:“借个道,我们去打坤沙。”

掸族人苦坤沙久矣,别说借个道,就是一起上都没问题,就这么着,掸族人不但给借了道,还派出了平时不会轻易派出的秘密武器“掸双鹰”,跟随缅北军向拥有六万部队的坤沙发起了兵力悬殊的挑战。

坤沙以毒立国,财大气粗,六万部队武器精锐、粮草充沛。获悉缅北军劳师远征,他就放出大话:“他们来一个杀一个,叫他们有来无回。”

在坤沙的指挥下,部队被排开,分散成110个据点,和缅北军来回拉锯了两年,试图用兵力优势,把缅北军拖到弹尽粮绝。

如果没有局外因素,坤沙的计策肯定会得逞,可坤沙不知道他已经成了南美武装势力和美国的眼中钉,美国悬赏200万美元来买他的人头,泰国边防军也切断了坤沙的后路。

掸族人见缅北军有掸双鹰的帮助还这么拉胯,心想已然得罪坤沙,让他缓过劲来肯定没自己好果子吃,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给缅北军提供充足的粮秣dàn • yào。

1990年底,在外援的帮助下,坤沙被缅北军包围,但坤沙的部队死而不僵,在泰缅边境的两个据点抱团,缅北军怎们啃都啃不动。

大军曝于野不是好事,老鲍还指望这支部队荡平坤沙,然后回去建设百废待兴的佤邦。

今年年初,老鲍派人找到泰国边防军进行磋商,泰国黑虎师的首脑接见了缅北军使者,双方达成协议,泰国提供借道、黑虎师的军服,作为回报缅北军干掉坤沙后,索兰归泰国控制。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缅北军3个步兵营、1个炮兵连化妆成了泰国部队,绕道西边,光明正大地走在泰缅边境一个叫索兰的小镇。

索兰,这个边陲小镇是坤沙的制毒窝点,也是坤沙毒品销往泰国,乃至美洲的必经之路。

索兰也让泰军的边防体系如鲠在喉,它像一颗钉子般钉在泰缅边界上,把泰国边防军的据点首尾隔断,不能相会。

缅北军、泰国边防军一致认为,索兰是坤沙的大动脉,当缅北军假冒泰国黑虎师,大摇大摆走在索兰地面上,坤沙兵正在下河游泳。缅北军一刀刺死了麻痹大意的坤沙哨兵,固若金汤的索兰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被瓦解。

索兰虽然被瓦解,可坤沙还是百足之虫,并没有被彻底打倒,缅北军和坤沙之间并没有分出胜负,他们之间还要拉锯很久。

但是剩下的拉锯战不需要所有缅北军都耗在那里,现在大半的缅北军兵力已经在退回佤邦的路上,解家军正是因为收到这个消息才会准备仓皇逃窜。

王桃并没有理会解文和赵晓燕这两个曾经的亲密战友,分属不同阵营之后的几年接触下来,她已经看透了两人的德行,什么解放全宇宙的情怀早就消失不见,早几年两人早把狗屁情怀抛掉,心里只剩下“搞钱”二字。

“什么解家军,什么裤脚军第二支队,不过是不听话的矿上安保罢了。”

摇着头,王桃走到卫星电话旁,拿起话筒打给了斯嘉丽,把目前佤邦和康邦的情况对其做了汇报。

“等我回复。”

斯嘉丽听完王桃的汇报,就打通了南易的电话。

很快,南易就加入了电话会议。

“蜜獾,具体什么情况?”

王桃:“老板,按照缅北军的行军速度,三四天之后就会退回佤邦,很可能当天就会派兵来矿上。”

“矿上还有多少钱?”

“正常面额的有22万缅元,15、35、45、75、90等面额的有37万多。”

“那帮缅甸矿工给我们服务多久了?”

“时间长的已经有两年,短的也有将近一年。”

南易略作思考,“把钱全部发了,先把人遣散吧,告诉他们矿上如果复工,会再把他们请回来。还有,我不管他们是什么军,给他们留点礼物。”

“got。”

“斯嘉丽,联系亢龙岛,派直升机去接人。”

“ok。”

结束通话之后,王桃立即把矿上的缅元全交给缅甸工头,让他把矿工全部带走,除了在矿上,他们爱上哪里分钱都行。

等矿工一走,王桃就让队员们按照既定计划去埋地雷,从在温冒挖矿的第一天,就预想到有被迫离开的一天,矿区在建设的时候,就已经准备好自毁和杀伤两套计划,王桃要执行的就是杀伤计划。

队员们去埋地雷,王桃和小队副队长就在办公室里布置。

“缅北军的战术思想有受到英国和华囯的影响,战术动作学自华囯,个子普遍在1米6左右,手里握的是56冲、ak-47、81杠,胸前三个弹匣袋,手榴弹挂在左边,背上应该不会背包,那他们的动作应该是这样……”

小队副队长寒号鸟嘴里一边说着,一边模拟着缅北军突破房门的动作。

王桃站在一边观察,查漏补缺。

“办公室的们给他们留条缝,要是关着,不好判断他们是开门还是踹门。”

“蜜獾,也不一定,他们可能会先来上一梭子。”寒号鸟站到离门一米远,做了一个扫射的动作。

“所以,要给他们留条门缝,逼他们做战术动作,左边一个人把门推开,旋转半圈靠在墙上,这里……”王桃指了指墙上某个位置,又指了指另外一个位置,“还有这里会靠着一个第三人。”

“在门上装个机关,然后把这三个点的墙上掏出一个洞,在里面安装定向延迟爆破炸药,按照缅北军的军事素养,秒延迟比较合适。”寒号鸟补充道。

王桃走到办公室门三米远的位置,指了指几个位置说道:“他们的第二梯队应该会守在这里,最少12个,最多不好估计,不知道他们突击到这里的是新兵还是老兵。”

“地雷数量有限,根本没多余的埋到这里。”寒号鸟说道。

王桃指了指边上的一棵树,说道:“不用地雷,矿上还有不少铁钉,把铁钉切成三段,在树上安三个低灵敏度的水平引爆炸弹,墙上炸弹的冲击波会把它们触发的。”

“蜜獾,够狠,你和缅北军有仇?”寒号鸟轻笑道。

“哼,口号喊的再动听,也改变不了他们是军阀为祸一方的事实,等着看吧,缅北的百姓过不上好日子,无非就是换个山头,他们还得继续种鸦片,还得继续受穷。”

“哈,蜜獾,看开一点,他们所处的地域就决定了这里只可能是地狱,上帝,终于要离开这个鬼地方,不知道下一站会被派到哪里,我恨透了丛林,希望下一站是城市。”

……

“应该抽时间去各地有地区代表性的农村转转,现在城里和农村的消费情况完全是两回事,两者的消费水平起码相差好几年。”

在东门老街逛了一圈,看到和香塂几乎同步的服装款式,南易不由地想到了农村,对如今的农村人来说,四成人可以咬咬牙买一台黑白电视机,零点几成人可以买得起彩电,更少比例的人能买得起冰箱。

如今农民的收入结构人群划分,开厂开店的可以忽略不计,包工头、泥瓦匠、木匠、篾匠、弹棉花、白事老、铁匠、骟鸡骟猪的兽医、给猪打针的兽医、赤脚医生、养牛犁地专业户、拖拉机手,差不多就是这些人有务农之外的额外收入。

如果家里几口人都是务农的,种田不会有结余,能来钱的地方只有养猪、养鸡鸭鹅、果树,养鱼不太可能,生产大队是没了,可很多村子还保留着小队,还有不少东西是属于集体的,鱼塘在很多地方都要承担农田灌既的责任,暂时还没有搞承包。

如今农村盖房子正处于老式平房、老式木楼板二层房、新式水泥砖瓦小二层的时期,由于要节省钢筋和砖块,通常墙是空心墙,只有门窗附近和要放预制板的高度才会砌上一点实心墙,一套两百平的两层小楼,如果不做阳台,按不同地区应该是介于4000-7000左右。

如今在农村有市场的产品应该包括:小孩子便宜的文具、玩具和零食,香烟、黄酒、啤酒、五加皮,白酒比较畅销的是杜康、四特酒、地方白,其他还有散装酱油、榨菜头、盐、味精、针头线脑。

农具、锅碗瓢盆这些东西一用就是几年十几年,衣服主要还是扯布到裁缝那里做,这两年新年男的流行做西服,女的是大衣款式的棉袄,里面的会自己做毛线衣,买开司米的人很少,羊毛衫就更不用说,再里面,棉毛衫、棉毛裤、背心、三角裤,这些是要花钱买的。

鞋子现在流行的是疙瘩钉鞋(足球鞋)、少林鞋、自己做的布鞋、解放鞋、女孩子小白鞋、冬天自制棉鞋、高低帮雨鞋,旅游鞋、皮鞋、白球鞋(回力款式)比较少见。

“对农村的了解有点浮于表面,暂时就定在暑假,带着无为一起去。”

南易边走边思考,刚走出老街就看到疾步快走的冼梓琳,快步迎上去,南易打了声招呼:“冼校长,走这么急上哪去啊?”

看到南易,冼梓琳驻足,脸上露出笑容:“阿哥,你怎么在这里?”

“我随便逛逛,你呢,今天不是周末,不在学校呆着,你这可是擅离职守啊。”南易玩笑道。

“我可不是擅离职守,学校里的同学一起编写了一张汉卡,我刚去了报社,准备在报纸上打广告。”冼梓琳托了托眼镜说道。

“汉卡,你确定没有开玩笑?文昌围的孩子们虽然聪明,但凭他们还没有写汉卡的本事。”南易笃定的说道。

“呵呵,阿哥,完小已经毕业好几届了,那些毕业的就不是完小的同学了?”

“哦,我说呢,这就不奇怪了。”南易恍然大悟道。

文昌围完小的电脑教育领跑全国,比起美国的学校也是掌握领先优势,早一点有凭借高超计算机水平进入少年班的冼伟森,后面又有好几个和冼济棠一样选择去国外留学学习计算机的同学,要是这些人出大力,完小能写出一张汉卡来并不稀奇。

有一点南易还是比较欣慰的,文昌围从1968年生人开始,只有寥寥几个没有进入大学深造,其他的不是在国内高校就读,就是公费[完小出钱]去国外留学,村委会走进岔道,完小却按照他的想法一直走了下来。

而且,其中有大半都在小学期间,甚至是初中阶段跳过级,相比外村人,他们将来都会占据一点年龄优势。

“阿哥,你等下还要去哪?”

“还是随便逛。”

“那……要不要跟我回学校看看?”冼梓琳试探的问道。:,,.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