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翌日,果真如樊凡所说,刚过晌午,陈家的马车就来了。
只过了一夜,陈家就把事办成了,可见其拉纤做伢的门道是有许多的。
陈文旭找了三处厂址,离牛头村皆不出五里,且都带了图纸来,准备得齐全。因知晓樊明义与老院那边分了家,陈文旭不敢贸然攀上亲家,只道是樊老爷。
将三份图纸摊在桌上,樊父与陈文旭细谈,张氏则在一旁候茶,只不过不时在樊父耳根旁低声指点几句。
知道樊家这方面接触得不多,陈文旭又把三处选址的好处害处皆说了个细,以便樊明义选择。
有一处地方让樊明义夫妇颇为满意。
此处本是一酿酒作坊,占地宽敞,开坊不过两三年,房屋和器具有八-九成新,几乎不用再翻新修葺,周围人家也少,作坊用砖墙围了起来,不易被人窥探手艺。且位置十分适宜,恰好修建在牛头村和县城的中道,前有河流,取水方便,后有一大片坡地,并不种粮食。
若是选在此处,以后往大塘县万宝斋送货也是极方便的。
张氏有心把作坊后的那片坡地一并买下来,此处不适宜种粮食,种些花花草草却十分适宜,于是问了一句。
“此处的坡地亦是那酒庄老板的,只要出价合适,买下并不难。”陈文旭道。
在视田地如命的大明,平坦肥沃的水田无人卖,陡斜贫瘠的坡地无人买,陈文旭所说不是不无根据的。
这么一处面面皆好的选址,却有一处不好——价格超出了夫妇二人的预算。
他们本想用二百两安置好作坊,剩余一百两用来购置小器具和材料,如今要买下这八-九成新的作坊和一大片坡地,二百两是断断不够的,哪怕是再搭入余下的一百两,恐怕仍是不足。
见樊明义夫妇二人犹豫为难,陈文旭建议道:“我与那酒庄老板也算相熟,有多年的生意往来,若是樊老爷诚心想要此处,陈某再去说道说道,再降一些也未尝不可,或是樊家先交一半银子,余下的等作坊运转了,再慢慢填补,这也是个法子。”
樊父是个老实人,可不曾欠过这么多钱财,略有迟疑,张氏心想有技艺傍身,却是不怕,让樊父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