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一个人觉得,此事没有必要。
因为假如说要考科举,一年的时间完全不够用。
而假如说不考科举,那只学这一年,大略识几个字,在生活中也完全用不到。
所以劳民伤财的去做这个,完全没有必要。
怎么说呢,这一番话,还真不能说没有道理,毕竟环境确实不一样。
但还是那句话,这是一件长远的,计之百年的事情,起先确实看起来不怎么有必要,平时用的也不多,但这个效用,是一个潜移默化,慢慢显现的事情。
炎柏葳是已经决定了要做这件事情的。
这不止是因为看出了这件事情的远景和意义,更是因为……他要花钱,他要让他媳妇儿有事可干。
所以,哪怕这件事情,其实可以等十年、二十年之后再做,他仍旧是决定现在就做。
他道:“诸卿大多出身世家,自小便享受优沃资源,不必为书本纸张犯愁,却不知贫苦之家,集阖家之力,辛苦劳作,尚无法供养一个读书人……所以此事,在百姓而言,宛如枯苗望雨,既得民心,又岂会无用?”
他顿了一下:“而且,读书可以明理,读书可以增长智慧,同样的道理,讲给一伙读书人听,很快就懂了,讲给一伙目不识丁的百姓听,他们却很难明白。所以百姓大多愚昧,偏听偏信,若能人人读书,那么朝廷,官府,政令之上通下达,岂不更为通畅?”
“此举本就是为了教化民众,开启民智,就算将来我们有了足够的资金,我们也不可能让每一个人都科举有成,从头到尾,我们要的只是教化民众,诸位应当看的出此事的意义所在。”
炎柏葳是一个非常务实的人。
议事的时候,他也是这种风格,不喜欢搞那些花里胡哨的,也从不说废话,很接地气。
这话一说,大家就知道他的意思了。
但王恂实仍是道:“读书确实可以明理,但读书最终是为了科举,科举可出人头地,若只读一年,初窥门径,却又无钱再读,有其心,却无其力,必将有种种乱象,皇上,当慎之啊。”
他的意思是说,升米恩斗米仇,给一点点还不如不给,因为不给他们并不会觉得不对,可给了一点,开启了这道门,他们知道了更多,也想要更多了,但国家却只给这些,自己的家庭无法支撑,只怕不成恩反成仇。
谢祖平也道:“臣出身贫家,深知读书之难,但臣仍旧认为,首辅大人所说的有道理,让百姓全部读书,并不明智,读书人若聚在一起,要管理,远比管理一伙百姓难的多,读上一年书,心气儿高了,上无力科举,下,又无法退回做百姓,确实不是什么好事情。”
唐时锦静静的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