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炮射程高达数百公里,港区门前的海峡并不是完全直的,两岸的树木和山石也会干扰雷达数据。
所以南昌号一路开出了海峡,来到了大洋上,把船头朝向了北方。
沐风让机场的空警500起飞,在空中警戒,同时担任全局观测任务。
电磁炮最大几百公里的射程,沐风不想让直升机跑一个多小时去放靶子,直接找了一个距离大约400公里的小岛。
天狼星让预警机锁定岛屿之后,在电子地图上标示了几个目标点,通过数据链传给南昌,然后宣布道:
“155毫米电磁炮测试,普通炮弹,最大能量,目标400公里外a岛屿海岸边的a点的石块,射击准备!”
南昌的舰娘投影站在南昌号的舰桥上方,缓缓抽出了腰间的指挥军刀,遥遥指向前方,闭起了一只眼睛,睁开的瞳孔中闪烁的细微的电光。
而她的前方舰首的主炮已经进入了蓄能状态。
“蓄能:3——2——1,发射!”
南昌的声音发出的同时,炮kǒu • bào发出一股炽烈的火光,这不是普通的火焰,而是高温高压下产生的等离子体。
与此同时,一枚特制的实心炮弹被击飞出去。
此时的炮弹速度逼近10倍音速。
炮弹表面与空气摩擦产生了极高的温度,却又难以散发出去,隔热材料和周围的空气被电离,形成了一层高温电离质。
等离子体形成的“鞘”套在炮弹上,和电磁波相互作用,导致用于通信的电磁波传输大幅度的衰减然后直接散射掉。
从雷达上看,目标炮弹直接“黑了”,“没了”,无线电无法通讯,这就是高速飞行器的“黑障”状态。
在空气阻力的影响下,炮弹的速度逐渐降低,降低到7倍音速以下时,雷达终于逐渐能够正常观测。
但是当它再次出现在雷达视野中的时候,它已经到了目标跟前了。
电磁炮不是激光炮,射出去的不是能量,仍然是正常的炮弹。
只要是炮弹,走的就是抛物线,就是这个弹道相对非常的平直而已。
当力量衰减的时候,终究会降落下来。
电磁炮仍然能够正常攻击视野外的目标,并不是只能一直笔直的飞出去。
沐风通过预警机,看着400公里外的那座岛,以及天狼星设置的目标点。
炮弹很快就出现了,距离400公里,但是炮弹抵达只用了3分钟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