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张氏被抓走送官之后,挨了重重的一顿板子,哭天抹泪招供出有人给她银子,告诉她易赖皮被沈三娘害死,让她去找沈三娘复仇。
易青马上就要考试,沈三娘为了她的声誉,肯定不敢声张闹大,小张氏不但能报仇雪恨,还能得到一笔银子封口。
小张氏哪想得到那么多,贪图着几个银子什么事做不出来。那些人自会隐去姓名真实来历,她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府衙派衙役找了一圈未果,最后此事只得作罢。
易青其实早就能预料到结果,沈三娘也看得很明白。就是小张氏上门指认,高简也不会承认。他是皇上钦点的考官,如果事情闹大,大皇子一系会趁机弹劾江南道,指责他们想自己安排考官,趁机徇私舞弊。
如果误了秋闱,明州府考生众多,影响太大,此事只能低调处理。
齐翁得知此事之后,将易青唤去谈了许久,生怕她因此担惊受怕,误了考试。见她如往常一样稳重,最后才放下了心。
易青想起先前梁洄所言,如在贡院考试一样,比照着考一次,大家心中也好有个底。
因为梁洄不敢再上门,易青将此事托付给了齐翁。他与林山长商议之后,第二天易青他们就提前享受到了秋闱考试的待遇。
大周秋闱一共分三场,延续了前朝的一些科目,又适当做了删减补充。考试内容主要是帖义,墨经,策论,明算明法。
秋闱与春闱考试内容大致相同,只分数侧重比列不一样。秋闱大部分还是重帖义墨经,主要是对经义的熟悉程度。
以前易青觉得这一科太过简单,主要是考记忆力,着重点在于死读苦读。
当她把所有的书都学完之后,才知道她想得有点简单。
不算考上之上的临场发挥,近百卷的经义,要全部背得滚瓜烂熟,一个字都不能错,才能拿到这部分的分数。
明算是考九章算术,易青也占了便宜,这些算术题对她来说真不难。
明法就是大周律法,现在还只是考简单的条例。比如发生了某件案子,最后衙门怎么断案,请依着断案结果,写出此案具体依据了哪条律法。
其实明法归根结底也是考记忆力,对大周律例的熟悉程度。
最后一场是策论,策论是根据朝廷的某个举措,写出个人的见解看法,以及应对方针。这部分在秋闱中占据的分数比例不高,在春闱考试时才是重点。
其实题目不多,连续考三天,也是因为考试人数众多。
每人都要仔细核查户帖录名,考篮中有无夹带。只这一点就要耽误大半天的功夫,最后考到天黑时即收卷。
易青以前听说要连续在贡院考几天,吃喝拉撒都在小小的地方进行,其实并非如此。
前朝的时候,到了天黑之后还允许答题,每个考生提供三根蜡烛,烧完之后不再提供,强行交卷。
后来因为天黑好作弊,贡院起火不安全,天黑后就不再允许考试,只在白天进行。
殿试时,皇上可以赏赐蜡烛,让考生继续答题。但最后享受恩赐者,会将等录取,这样根本不划算,也没有考生愿意拿这份恩赐。
朝廷多次明令禁止,不许天黑后继续考试。地方上执行得差一点,在春闱时却执行得很严格。
齐翁与林山长辟出一间大课室,将里面布置成贡院座位摆放的样子。每个学生都带着考篮前来,齐翁与林山长不厌其烦,告诫他们不能妄图夹带作弊。
一则是被查出来,以后再也不许参考,仕途算是到了尽头。
二是那么多本经义,又不知出的哪一卷哪一章,总不能全部抄下来,夹带实在是太蠢。
齐翁与林山长,仔细检查每个考生的考篮,带的东西不符合规范者,当场让指出让其改正。
三天考试下来,易青最大的感想就是,考试时长足够。每门考试,其实一个时辰已足矣,她也不知道为何要在里面考上一整天。
会做的只要半个时辰就能答完,不会做的,在里面也只是干耗着。
易青心里有了底,几乎是胸有成竹,只要不出大的纰漏,她觉着一个举人功名肯定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