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吴马上打开了门,恭敬地说道:“先生早就来了信,让小的把屋子收拾好,易举人快快请进。”
一个年岁与吴伯相当的妇人也迎了上来,老吴介绍道:“这是小的老妻陈氏,与小的一同在此看管宅子。以后若有什么事,只管使唤她就是。”
陈氏忙上前见礼,沈三娘见她矮矮胖胖,身上的衣衫半旧,却洗得干干净净,看上去颇为爽利,也客气还礼,说道:“以后就要劳烦陈婶子了。”
陈氏忙道不敢,与吴伯两人合力把箱笼搬进屋子,说道:“宅子修葺过,屋子里被褥等都已经备好,沈娘子先进去瞧瞧,若有什么遗漏之处,小的再去买回来。只屋子久未有人住,会有股子气味,小的已经用熏了几天,现今会好上一些。”
沈三娘道了谢,带着易青雪松将两进宅子走了一遍。
京城不易居,宅子的屋子格局与明州府差不多,都是正房连着东西厢房,却比明州府要小上许多。
院子后面连着个小小的花园,这个时节没了花草,两颗粗壮的梅树,枝头上已经隐隐冒出点花苞。
屋子里也打扫得一尘不染,窗明几净。炕上被褥一应俱全,屋角的香炉里,缓缓吐着烟,香气扑鼻。
厨房里锅碗瓢盆米面油盐样样不缺,灶间柴火堆得满满当当,只要买来新鲜蔬果,马上就可以开火做饭。
陈氏说道:“因着不知道沈娘子一家什么时候到京,怕买来菜蔬放置之后不新鲜,就没有先买回来。小的等下就去买,晚上就能开火做饭。娘子先去歇一阵,小的烧些热水来伺候娘子洗漱。”
沈三娘忙道谢,拿出个荷包塞到陈氏手中,说道:“今日匆忙,就劳烦陈婶子了。只我们都是乡下人,向来做惯了活,以后买菜做饭这些,还是我自己来。若有忙不开时,再辛苦陈婶子搭把手。”
陈氏接过荷包,脸上笑容更真诚了几分,说道:“娘子无需客气,先生在信中嘱咐了老吴,让我们以后当伺候先生那样伺候娘子一家。现在已经到中午,小的让老吴去买些吃食回来,只不知道娘子习不习惯京城的口味。”
沈三娘又拿出约莫五分银子,说道:“我们也没甚忌口之处,婶子就看着随意买些吧,只汤饼这些普通寻常吃食就成。银子先放在婶子这里,以后缺了再问我来补。”
陈氏接过银子退了下去,易青心里对住处满意至极,也更加感激齐翁。
不过见到沈三娘已经拿了好几次银子,又心疼不已。进京一趟,真是花钱如流水,在船上就已经花费不少。
幸亏沈三娘会精打细算,还存了些银子傍身。若是真正种地的老百姓,靠着地里所出的几个银子,根本读不起书。
易青现在也不好与沈三娘一起住在后宅,选了前院住着,沈三娘则带着雪松住在后面一进,怕易青一人住着不放心,又让大黄跟在了她身边。
收拾好包袱细软,陈氏也烧好了热水。几人稍作洗漱之后,吴伯买回来了三碗汤饼,加上一包生炒肺与几个羊肉包子。
明州府口味偏甜,京城的偏咸,不过易青还是能吃习惯。尤其是羊肉包子,羊肉一点都不腥膻,比明州府好吃许多。易青平时不大爱吃羊肉,一口气都吃了两个拳头大的包子进去。
沈三娘见易青能吃得下饭,雪松也还好,都没有水土不服,顿时放下了心,笑着道:“你们多吃些,京城比明州府冷,羊肉吃了正好暖和,下次我多买些羊肉回来煮汤,大家每天都能喝上一碗。”
易青也觉得京城吃饭不是问题,就是太冷,一定要注意御寒,着凉了可就麻烦。
吃完饭之后,舟车劳顿,几人都累得不行,自去上炕歇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