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移过来的七户人家,加起来总共二十多个人,男女老少皆有,傍晚从政府负责运送他们的车辆上下来,外表看起来是身体稍微康健些的类型,不过背井离乡又加上长途跋涉,估计不会有什么太过激动的心情,站在村里浑身上下都透露着疲惫不堪四个字。
等到走进村里面给他们临时安排的住所,这一行二十多个人明显露出了一点感动的表情,送这些人来到东溪村的军人在惊讶过后安心了许多,这个村子好像真的很不错。
至少从这些房子的布置来看,东溪村对他们这些外来者的到来还算欢迎,新来的几户人家慢慢放松下来,希望迁徙到这里生活可以是一个不错的新开始。
根据新闻报道里面的政策,并不是向大家认为的那样,将所有困难地区的人员整体往北方迁徙。
北方的那些城市其实在高温天气来临后就变得格外抢手的起来,不少聪明人都抓紧时间在那里买了房子搬过去居住,原本在全国范围内不怎么高的房价,在大家的抢购过程中节节上涨,实际居住人口也在迅速增加。
在迁徙行动启动前,北方就已经承担了差不多往年两倍的人口数量,即便现在国家将重心往那里倾斜,当地要是再承担过多的人口数量,经济等方面有可能难以控制甚至更严重地崩溃。
所以,这次的人口迁徙目的地分为好多个地区,主要类型就分成两种,一种就是气温低的区域,还有种就是水资源丰富的区域,东溪村就属于后者。
新来的二十多人来自一个叫做宁旗村的村子,还拥有相同的姓氏,全部都姓杨。
将东西都放下来后,他们在村民的引导下走到水龙头前,不敢太过用力,轻轻伸手往上面一抬,细小如毛线的水流慢慢流淌出来,流淌到防止在下面的水杯里面,最后倒入嘴中一饮而尽。
喝完,豆大的泪珠从眼睛里面冒出来,这些日子里在心里面积压的情绪,就痛痛快快地好好哭一场发泄出来。
看着这二十多个人在东溪村里面安顿好,又留下这些人足够半年吃的口粮,送他们过来的军人都没能好好休息,连夜开车离开,唯一带走的就是东溪村往他们的储水箱里面补充的水分。
陪着他们一路的军人一离开,新村民有些不太适应,二十多个人半夜聊了好久,才终于抵抗不住睡意,沉沉地睡过去。
毕竟相隔几个省份,新来的村民说的方言和东溪村里面完全不同,老年人基本上说的都是方言,只有年轻人能说普通话。
但人类不仅仅用言语来交流。
当彼此开口却发现听不懂那些话语的含义,往上数几千年拥有相同祖先的两方人,脸上露出了相同的迷茫表情。年轻人见状正打算用普通话来给双方进行翻译,但姜还是老的辣,当妈的已经走过来给对方一个热气腾腾的拥抱。
年轻人就看着双方父母还有老人,就用着半生不熟的普通话、表情和双手比划出来的动作进行了沟通,偏偏他们好像还真的能够看懂,已经极为友好的交流起来。
只剩下他们,给对面的同龄人一个尴尬的微笑。
在东溪村愿意接纳,宁旗村愿意融入的友好气氛下,杨姓的村民逐渐开始习惯在东溪村的生活,慢慢地能够学会几句彼此的方言。
两个分属于不同地区生活的村民们,交流了自己过去那些年生活的经验,其中最多的是各种食物的做法,还有当地不同于对方的习俗,在互相了解的过程中开始相互影响。
新来二十多人给村里带来新的活力,村民们都对他们十分好奇,闻峥也带着团团和他们接触够,确定了新来的这些人都没有太大的毛病,也表达了他们的友好欢迎。
差不多半个多月后,彼此相互影响的结果出来了,闻峥注意到新村民给东溪村带来最大而且是最好的影响,就是让大家在使用水源的时候变得更为节省。
并不是说东溪村里面的人不节省,不仅有电视上的宣传,就包括他们自己都能想明白,在高温天气下水资源只会越来越珍贵,他们也却是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地节省水源的使用。
可到目前还没有缺过水的人,还是无法和真正面临过无水可用困境的人相比。
宁旗村早就在迁徙之前就断水了,他们真的是将水用到了极致。东溪村的村民并没有因为他们过度节约的行为发表过任何不好的评价,全部都是佩服,并且开始向他们学习。
双方都在这些生活的细节中一点点变得融洽起来。
可等到了温度继续居高不下的八月份,他们又要面临新的难题。
白日里,太阳肆意挥洒着热度,空气仿佛都在剧烈的高温下变得扭曲,户外没有任何人类的身影,活着的动物都努力躲避到阴凉的地方,昆虫的鸣叫声都与日俱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