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马之行,没有之前波音那么顺利。因为他们没有多少民用产品,马由无法找到参观理由。好在,今年才合并了马丁·玛丽埃塔公司正式成立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所有部门都在整合之中,这才给马由找到了机会。他搜索了10多个洛马公司生产、办公地点后,找到其中一个不起眼、防卫稍显松懈的部门,深入到200米范围,让星儿接入了内网。
虽然这个部门没有太高的权限,但他们联通了洛马的内网,对星儿来说就够了。
复制完资料后,马由立刻骑着摩托车往回赶。一路上,星儿结合前世资料,简单介绍了一下洛马这家新公司的情况。
刚合并的洛马公司,在航空、航天、电子领域均居世界前列,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军用飞机制造商。
在航天方面,它将控制米国全部军用卫星的生产及发射业务;在导弹方面,它是米国洲际导弹的主要制造商。同时,将在战略导弹系统、战略导弹防御系统、战术导弹系统、反坦克导弹及机载电子设备方面拥有优势。
且洛克希德马丁在隐形战斗机上一直非常执着,世界上最早现役的隐形战斗机F-22和F-35都来自他们。再加上已退役的F-117,洛马公司可算是隐形战机的翘楚。第1架YF-22已于1990年9月29日首飞。F35正处于概念验证到概念实证阶段。明年和波音公司竞争,最终中标。
值得一提的是,在未来,洛马公司联合普拉特·惠特尼公司在F119涡扇发动机基础上,吸纳了罗刹国雅克141的R-79发动机技术,研制出最大推力超过4万磅,史上推力最大的军用加力涡扇发动机,使用在F35战机上。同时还研制了3种型别,即常规起落型F135-PW-100、舰载短距起落型F135-PW-400和STOVL型F135-PW-600。
可见这家公司在飞机发动机领域方面的雄厚技术。当然,他们飞机制造尤其是军用飞机制造更有历史底蕴。二战时P-38“闪电”战斗机,于1943年4月18日,取得击落日本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的座机的战绩。米国头号和二号王牌飞行员都是使用P-38战斗机。
二战期间,洛克希德还研制出P-80型喷气式战斗机,他们仅用143天就将米国首款喷气式战斗机,从方案变成样机,并于1944年1月8月成功首飞。且从性能和可靠性上全面超越德国的Me262。
洛马公司旗下“臭鼬工厂”,是专门研发一些“奇行怪异”飞机的部门。除F-117、F-22、F-35都是来自臭鼬工厂之外,还有两种著名的飞行器U-2高空侦察机和SR-71高空高速侦察机。在没有先进导弹和侦察卫星的年代50、60年代,这两款侦察机几乎就是“为所欲为”。SR-71到退役时都没有被击落的记录。
军用运输机方面,有50年代的C-130“大力神”,是世界上服役最为广泛的战术运输机,且C-130还一直不断改进,除了基本战术运输型之外还有AC-130“空中炮艇”、KC-130空中加油机、EC-130电子战飞机等等40多个改进型号,总产量超过2300架。
还有运载能力最强的战略运输机C-5“银河”战略运输机,最大载重量达到129吨。这款运输机,是世界上首款以涡轮风扇发动机为动力的运输机,载重量40吨。
洛马以后还收购、兼并了不少其他公司和生产技术。比如1993年洛克希德公司收购了通用动力的F-16生产部门。由此,F-16系列战斗机成了洛克希德马丁的产品。2015年收购西科斯基飞机公司,其旗下的UH-60“黑鹰”系列通用直升机和CH-53“超级种马”重型运输直升机,也成为洛马旗下的产品。
应该说洛马能生产一切能飞的东西。比如他包揽了米国海军历史上全部投入实际使用的海基潜射洲际弹道导弹,从UGM-27A“北极星A1”潜射弹道导弹、UGM-27C“北极星A3”潜射弹道导弹、UGM-96A“三叉戟Ⅰ”潜射洲际弹道导弹、UGM-133A“三叉戟Ⅱ”潜射洲际弹道导弹。
其中“三叉戟Ⅱ”一共进行过172次试射,成功率达到惊人的100%。而“三叉戟Ⅱ”也是世界上技术水平最高的洲际弹道导弹之一,拥有120米左右的圆概率偏差和12枚W76型核弹头的携带能力。
除了洲际弹道导弹之外,AGM-114“地狱火”反坦克导弹也是洛马的产品。在航天方面,DSCS-3国防通讯卫星、Tiros-N气象卫星都是洛马的产品。
此外,他们还研发雷达。他们研发的SPY-4有源相控阵雷达,本计划装备于DDG1000“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和CVN-78“福特”级航空母舰,但因经费问题才被裁撤。
“萨德”反导系统,它是由洛克希德马丁、波音、雷神等公司共同开发,属于“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
……
对于这样一个公司来说,虽然他的公司市值并不高,在21世纪20年代仅亿美元,是腾讯的17。但若用15家腾讯去换洛马,也不会有人同意。因为洛克希德马丁真正厉害的地方不在公司市值,而是实打实的技术。
这也是马由从规划企业时,就一直注重布局高技术含量的制造业的原因,他来自未来,更清楚宇航时代制造业的重要性。
看来,以后要对洛马这家公司高度关注。而且从这些技术运用方面,马由闻到了一点不寻常的味道。
来回仅用了三天时间,返回到波士顿后,悄悄返回酒店房间。这时天刚刚亮,他立刻躺下补了4个小时的觉,上午才10点才起来。
这是他难得一次没有晨练,1600公里路程,10多小时一口气跑回来,实在有些疲倦。
想到总不能一直在宾馆不露面,容易令人生疑。他起床后,去餐厅吃了点东西。便乘车来到麻省图书馆,还了所借的书籍。
出了图书馆,他游荡在校园中,欣赏起麻省理工的校园建筑来,这里既有艾奥力克柱式的古希腊风格,也有极为现代的薄壳场馆,既有古典雕塑散布在园林之中,也有空透的纯金属超现实主义构筑物。
从这些“乱七八糟”的元素中,马由感受到了包容性的理念。果然能打造负有盛名的理工科大学,还是有其独到的办学理念。虽说这些是表象,但一个学校的风格,恰恰都体现在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细节方面。
转了2个小时,没有什么可以看的了。便在一个大树树荫下的石凳坐下,从自己空间里拿出一本书。马由悠闲地看起书来,其实他虽在看书,却是在观察学生的生活状态。刚才在游览的途中,他看到了不少亚裔面孔的学子,回想到在米国考察这段时间,几乎所有名校里,都有大量的亚裔面孔的学生,这让他产生了一个念头。
坐下思考片刻,他清楚这个思路,就是要学会“拿来主义”。
既然米国从华国“拿来”了数十、上百万、历经16年甚至20年培养出来的高素质本科或硕士生,那他就计划直接从米国的著名大学、研究机构,去“拿”硕士、博士生,尤其是华裔学生和学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