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都市言情>你好,1983> 第四百五十章 躲猫猫(求月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五十章 躲猫猫(求月票)(1 / 2)

小五他们还是有用的,第二天,也不知道从哪弄来两辆公交车,虽然有点破,但是有这两辆车,拉人什么的就方便多了。

还有楚云秀,也兴冲冲地跟着大部队,自愿充当导游。

据这丫头说,她好像找到自己喜欢的职业了,那就是办一家旅游公司,然后天天往夹皮沟拉人。

对这种事,刘青山当然是表示支持:“你要是不怕赔死,你就试试吧。”

这会儿旅游都去大城市,哪有往山旮旯钻的。

不过这丫头的想法确实不错,旅游公司,也是一个新兴行业,很有发展前途。

把导游的工作交给高峰和楚云秀,刘青山就陪同着哑巴爷爷和拐子爷爷,跟着小五他们行动。

首先当然是去武家拜访,刘青山准备了几盒月饼,明天就是中秋节,这也是礼数。

半路上,小五还幸灾乐祸地告诉刘青山一个好消息:“青山,齐家那个混蛋小子,被他爷爷给撵到国外去啦,哈哈,这叫罪有应得。”

或许对普通人来说,出国是好事,但是对他们这样的人来说,那就相当于发配了。

刘青山只是淡淡笑了笑:“没准以后还能遇到呢。”

对刘青山他们的到来,武家人表现得非常热情,武老更是心情舒畅,中午还陪着哑巴爷爷小酌几杯。

等到下午两点多,就陆陆续续的,有几位老人,来到武老家里做客。

当然,主要还是为了叫哑巴爷爷给摸摸脉。

基本上跟刘青山预料的差不多,想要调理,都需要至少几个月的时间。

这些老人,也不能像武老那样,说去就去了夹皮沟。

就在这时候,小五适时地提出了要在夹皮沟建一个疗养院的想法,立刻得到了这些老人的夸赞。

这可把小五给美的,大鼻涕泡差点冒出来,从小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有爷爷辈儿的人夸他呢。

他自己还笑嘻嘻地说呢:“这叫秃子跟着月亮走,多少也能沾点光。”

而拐子爷爷,也遇到了自己的一位老首长,好一阵激动和亲近。

这位是个胖乎乎的谭老将军,当时是拐子爷爷的团长。

看到拐子爷爷,谭老也不胜唏嘘,当年都是他手下的兵,现在却早就没剩下几个啦。

拐子爷爷又打听了几位老上级,结果人都不在了,这也叫他心里好一阵难受。

刘青山一见,连忙打岔:“拐子爷爷,您带来的那些山货,是不是给各位老人家尝尝。”

对对对,拐子爷爷这才缓过劲儿了,大包小包地倒腾出来:

“虽然都不值啥钱,但也是二喜子的一点心意。”

谭老哈哈大笑:“好,二喜子你有心了,这些山野菜给我正好,医生告诉我这个不许吃,那个不许吃的,野菜和蘑菇倒是可以吃。”

“当年爬雪山过草地的时候,吃野菜啃草根,现在又活回去啦,哈哈。”

刚才哑巴爷爷已经给谭老看了,属于焦渴症,西医的说法就是糖尿病。

“还有你们夹皮沟的大米,叫松江青稻的,等下来之后,也给我们弄点。”

这些人也没拿拐子爷爷当外人,直接张口讨要,当然,钱肯定还是要给的。

哑巴爷爷手上也比划一阵,刘青山给当翻译:“谭老,我师父说,我们那边的桦树茸,再配合几味草药,对于调理糖尿病很有效果。”

“好,那我也不等疗养院建成了,这就去你们那里。”

谭老也是个爽利的性子,转头又对拐子爷爷说:“二喜子,到时候就住在你家里,没问题吧?”

拐子爷爷大喜,拍着胸脯说道:“老团长,俺家新盖的五间大瓦房,就算住一个班都没问题!”

一下午的时光,就这么过去,晚餐还是在武老家里吃的,这些老人也大都留下来。

菜肴都比较清淡,拐子爷爷带来的山野菜,也弄了两盘。

看到大伙都吃得挺香,拐子爷爷乐得合不拢嘴。

回去的时候,是用小车给他们送回招待所的。

乡亲们也早就回来,一个个兴奋得谈论着白天游玩的情景。

今天主要是在市内有名的公园转悠了,其实也就走了两个,一个是颐和园,一个是天坛。

明天就是中秋节,肯定要在首都过了。

月饼今天已经买回来,并且分发下去,月饼是稻香村的,绝对地道。

大张罗还一个劲叮嘱那些小娃子:“不许都吃光喽,怎么也得留一块明天吃,应应节。”

小娃子们笑嘻嘻地答应着,结果就真有管不住嘴的,越吃越想吃,把分到手的两块月饼都给造了。

中秋节这天,安排的主要是逛商场,有高峰和楚云秀当导游,刘青山也就放心,领着家人,还有哑巴爷爷,一起去位于史家胡同的老宅子。

到了大门前面,奶奶和秋菊奶奶同时一愣,门口怎么变样了,两个大大的门墩儿,分立左右。

“这个门墩儿,以前最少也是亲王家用的。”

奶奶端详一下鼓型门墩上边的瑞兽,嘴里不由得感叹一声。

刘青山就笑嘻嘻地说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奶奶,现在不讲究这些了,咱们用了也就用了。”

他并没跟奶奶说重新维修的事儿,就是准备给老太太一个惊喜。

看着原来残破的门斗,已经被重新修缮,奶奶的脸上,也露出欣慰的笑容,和秋菊奶奶携着手,一起走进进院。

进院之后,俩老太太就愣住了,迎面是一个巨大的影壁,上面的墙帽装饰讲究,一瞧就不是普通人家出来的东西。

中间是松竹梅这岁寒三友,青松挺拔,碧竹坚劲,寒梅怒放,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仿佛就像是经历过苦难的这一辈人,岁月再苦,也能支撑下来。

“好,真好!”

爷爷刘士奎都瞧得连声叫好,这宝贝孙子,真懂爷爷奶奶的心思,已经偷偷摸摸的,开始修缮老宅子。

奶奶则更加识货,上前轻轻抚摸着影壁上面的图案:“这个我小的时候,好像在醇王府看过这东西。”

醇王府,建国后变成了那位可敬的宋女士的故居,估摸着,这东西是战乱的时候,不知道怎么流落出来的。

院子里,有五六个老工人,正在干活,老帽儿师叔在这边照应着。

这些工匠,都是老帽儿请来的,据说都是专门修缮故宫建筑的老师傅,手艺自然是没的说。

至于原材料,也都是老帽儿和鲁大叔帮着划拉的,有些花俩钱买的,有些干脆就是白捡的。

也就是这个比较特殊的时期,人们还没重视这些老玩意,再过几年你试试,一块瓦片都捡不着。

这些老师傅的待遇不错,香烟茶水供着不说,工钱也比较优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