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都市言情>浦江东> 第233章 像是如约而至的水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3章 像是如约而至的水灾(1 / 2)

老余呵呵一笑,接话说:“你们要是不说,这些事情我们小老百姓还真不知道的。”

“你不知道的可能多了去了。”王建浦喝一口热茶,呵呵笑道:“晓得伐,再比如说,我们的这一片小陆家嘴金融开发区,当初差一点就改另外地方了的。”

“还有这一回事?”老余显然有些吃惊。

“这事我也知道。”谢雨生笑笑,说,“那时候,当时的朱市长对陆家嘴的动拆迁量,还有整个陆家嘴区域建设进度还不是很有把握,所以才有另外找地方这个想法的。”

讲起来,还是在90年10月份,市政府召开了浦东开发领导小组会议,朱市长专门听取规划和开发汇报。

这次会上,他是有点焦虑的,因为他听到的情况是:陆家嘴几乎都没有空地了。

开发公司报给他一组数字:陆家嘴地区共有居民16945户,户籍人口49200多人;沿江有39家大的工厂,占地万平方米;另外还有14家大的仓库,占了万平方米的土地;其他小的单位、商业300多家。唯一一块空地,就是东方明珠下有一个400米跑道的浦东体育场,属于黄浦区。浦东公园当时规划就是公园,不能动。

老余想了想,说:“对的啊。我在陆家嘴这里生活了几十年,真就是这么一个状况的。”

谢雨生停顿一会,继续往下说。

当时朱市长听了汇报以后,马上问副市长:“这些情况你们以前知道不知道?以前不知道,你们糊涂。以前知道,你们把这个地方定为金融贸易区,就是叫我们去做城市改造动迁,这个成本不得了。天价!”

“能不能不要把金融贸易区放在陆家嘴?到一个比较空的地方去做?”朱市长还对副市长说要弄个直升飞机,去看看陆家嘴的情况。

王建浦插话,说,那时候正好有一部分国内的专家提出来要实行浦东的沿长江及沿海开发,就是从外高桥一直到现在的临港这一带。景观很好,拆迁量很小,但是交通以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量不得了,而且与市区相隔开了。

谢雨生说,然后,开发公司就做了很多调查研究。到11月份的时候,又给朱市长汇报了几个观点:

第一是动拆迁的问题。他们的意思是,不要看现在动迁量大,但已经有不少银行或者单位愿意在这里投资,关键的问题是要有土地、有规划,动迁他们不怕的。

第二是解释为什么一些项目包括金融大楼还要放在陆家嘴的理由:一是可以延续浦西的金融功能,二是基础设施容易配套。

第三是讲了地价的问题。因为当时领导一直有个观点,工业区地价,哪怕亏本也要给,金融贸易区不行,得好好体现土地价值。开发公司觉得这是不行的,地价的规律一定是要由低到高,前面来的人一定要给好处,前面的人不给糖吃,后面的人都逃走了。

谢雨生最后说道:“最后开发公司说,他们能够做,只要市长下决心。后来,朱市长在听取了各方面意见后,到12月份再开会的时候,他对金融贸易区放哪里已经有了答案:决定还是放在陆家嘴。”

对陆家嘴开发区选址的波折,大家都唏嘘感概。

过一会儿,王建浦说道:“实际上,在陆家嘴的规划过程中,除了市规划局是职能单位外,可能很多人都不太知道,法国方面也做了很重要、特殊的贡献。”

说起上海市政府和法国政府合作的渊源,始于浦东开发开放以前。

早在86年底前后,上海市领导带队到法国去访问,拜访了大巴黎地区的议会主席和大巴黎规划院院长。那时候,他们就跟大巴黎规划院签了一个上海和巴黎规划交流合作协议,陆家嘴地区规划是其中的一个项目。

隔一年年,法方派了专家到上海一起研究陆家嘴地区的规划,同时还研究了市区的南北高架项目。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