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岩壁上留下图形的人不止他一人,但教导后辈们图形与世界万物联系的只有他一个。
从这个角度来说,他应该被称为一代仓颉。
他为太阳,人,火焰等等已有的存在,定义下了对应的图形与声音,并且有不少人接受了这样的定义。
普遍的共同认知在那些后辈的本能使用中扩散了出去,于是就好像走得多了就会形成路一样,大家都用“阿萨”这个声音来指代天上那发出光芒的东西,于是“阿萨”指的就是太阳,这个认知便固定了下来,成为一个通用的词汇。
几万年来,类似于的词汇在大量积攒,对应的图形也在逐渐的具体化与形象化。
原始人类的信息量已经得到大幅度的扩充,但距离彻底驯服语言这个工具,他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因为现在的原始人类所掌握的词汇,全都是形容周遭事物的名词,没有人想到动作,大小,冷热等等事物也可以作为词汇保留下来。
如何让他们无中生有的产生出“动作或者其他东西也能用声音和图形”来指代,这也是秦言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名词已经出现,语言规则正在开始搭建,提供什么样的环境与条件才能让原始人类们更进一步呢?
到这一步秦言陷入了沉思,即使他现在已经有了源力的化身,能够翻看曾经地球上的每一分每一秒的记忆,他已有的认知中也没有任何关于这些名词之外的语言规则是如何出现的。
这着实是一个大难题。
难不成自己要用化身的方式,去成为二代仓颉吗?
不,这样不行。
文明的每一步前进都需要他们自己迈过去,一旦依赖上化身取巧的方式,生灵的创造力将越来越难以激发出来。
既然自己暂时想不出来,秦言很快便下定决心派出化身到原始人类的部落中去走一遭。
他要去重新研究,在一代仓颉造字后,其他的人创造新词汇的全部过程。
秦言很快便寻找到了机会。
那是一个靠近两河流域的大型部落,同样以捕猎为生,但因为靠近水域,所以相比起其他部落来说,这个部落能接触到的猎物种类会更多一些,就比如鱼。
在一次部落的战士意外的在狩猎途中,他们捡到了一种圆圆的,硬邦邦的猎物。
吃货基因的继承使得他们选择将这种猎物带回了部落,同时用火来烤熟这个猎物,并且惊喜的发现,虽然吃起来不太方便,但这种猎物烤熟之后依然相当的美味。
但他们已有的词汇中没有形容这种奇怪猎物的,于是已经习惯了用词汇来描述外界事物的原始人类,开始寻找定义这种特殊猎物的图形与发音。
秦言在一旁看的清楚,这种猎物其实是一种类似于乌龟的动物,身上有坚硬的壳,四肢和头可以缩回到壳中。
乌龟的图形很快便被部落中擅长画出图形的原始人类画了出来,但他对应的声音却一直没有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