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皇兄何故造反?> 第九百六十二章:如何胡搅蛮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百六十二章:如何胡搅蛮缠(2 / 2)

本来只是一件小事,可慧姐儿执拗的性子,却让这件事情冒犯到了师道尊严,这如何能够了得?

板着一张脸,仪铭轻斥,道。

“伸出手来!”

“啪”!

戒尺高高扬起,但是落下却并不算重,看得出来,仪铭还是留了力气的。

但是,尽管如此,也并不轻,打在白嫩的小手上,朱祁玉肉眼可见的看到慧姐儿的身子颤了颤。

“公主殿下可知错?”

仪铭的声音再度响起,愈发严厉。

朱祁玉眉头皱了皱,差点就想闯进去,不过,所幸他心疼归心疼,但是到底还带着理智,硬生生停住了脚步。

这个时候,怀恩在旁小心翼翼的开口,道。

“皇爷,奴婢叫人问了,昨儿仪学士留的课业,姐儿贪玩没做,所以……”

屋子里的气氛越发紧张了,慧姐儿的性格平时看着跳脱,但是实际上,最是执拗。

眼下这个小姑娘,摆明了是在钻牛角尖儿,就是不肯认错。

看着仪铭的脸色越来越黑,戒尺已然再度举起,朱祁玉也有些着急,忍不住挪动脚步,想要往里去,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却有人先他一步,拦在了慧姐儿的前头。

“徽王殿下?”

仪铭皱了皱眉,短暂了犹豫了一下,还是放下了手里的戒尺,但是,脸上的神色却变得更加难看,道。

“殿下这是要做什么?替五公主出头吗?”

如今宫中的子嗣已经并不算少了,太上皇那边,有四子四女,朱祁玉这边,也有两子两女,各自都已有了封号。

这些孩子当中,太子朱见深另立东宫蒙学,太上皇幼子许王朱见淳,以及朱祁玉的幼子朱见澍,幼女怀安公主朱念芸之外,其他都在学堂当中。

只不过略微不同的是,对于皇子称的是封号,但是对于公主,却不容易加以区分,所以为了区别,便按照年纪序齿称呼。

慧姐儿虽然是朱祁玉的第一个女儿,但是,朱祁镇的四个女儿,重庆公主,嘉善公主,淳安公主,崇德公主,年纪都要比她更大。

所以,宫中为了加以区分,往往称慧姐儿为五公主。

当然,这种称呼严格来说并不妥当,之前汪氏特意询问过朱祁玉的意思,得了他的点头,才慢慢的这样叫开。

朱见济把妹妹护在身后,直面板着脸的仪铭,显然也有些害怕,但是到了最后,他还是端端正正的行了个礼,道。

“学生不敢,只是学生有几句话,想问先生,还请先生解惑。”

这话说的十分板正,简直不像是一个三四岁的孩子说出来的,但是配上朱见济正经的样子,却莫名的和谐。

仪铭教导这些皇子皇女也有些时日了,别的不说,至少在课业方面,他对于朱见济的表现一向很满意。

但是,即便如此,他现在的表现,也着实让仪铭难以不心生不满。

不过,他倒也不是不讲道理的人,将戒尺拿在手中,道。

“殿下有话请问,但是,老夫有言在先,若是殿下不能驳倒老夫,那么五公主今日的课业要加倍!”

“不行!”

很明显,仪铭这是想要让朱见济知难而退,所以要和他打一个赌。

但是,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朱见济却并没有顺势接下来,而是摇了摇头,道。

“学生是想和先生讲道理,不是要和先生打赌。”

“若我有理,先生当认错,若我无理,我当认错,可我讨教道理并没有错,所以先生不应因此罚我,更不应因此罚五妹妹。”

这番话,朱见济说的很是认真,以至于,让仪铭都愣了愣。

他没想到,这位徽王殿下小小年纪,竟然会有如此清晰的思路。

不过转念一想,他也就明白了过来,这其实是因为他将大人的行事作风套用在小孩子身上了。

当然,也不排除,是这位徽王殿下心思缜密。

沉吟片刻,仪铭倒也算是洒脱,看着眼前的朱见济,脸色缓缓变得平静下来,道。

“殿下说得对,师者传道受业解惑,老夫既受陛下嘱托,教导诸位殿下,那么殿下有疑,老夫解惑是理所应当,不应因此好勇斗狠,方才,是老夫错了。”

“不过,殿下既然不愿打赌,那么,你所问之事,同五公主所犯的错,便是两码事,老夫答了你的问题,和老夫会不会继续罚五公主,并不妨碍。”

话音落下,仪铭饶有趣味的盯着朱见济,想要看看他接下来如何应对。

言下之意,他早就看透了,朱见济是为了求情而来的。

果不其然,这话说完之后,朱见济的小脸绷了绷,显然是被人说中了心事。

但是,他倒也没有如仪铭所想的那般慌乱,而是道。

“先生,学生要问的,正是这件事。”

“五妹妹昨日课业未做,自是有错,但是学生的疑问是,对于有错之人,该如何处罚,是当从心而为,还是依法度而行?”

这个问题用意实在过于明显,仪铭自然是一眼就猜出,朱见济接下来想说什么。

不过,虽则如此,但是,要答却不好答。

沉吟片刻,仪铭道。

“法度道德,皆是为导人向善,引人正途,老夫责打五公主,并非为一时之气,而是希望五公主能够知过悔过,此后端正向学之心,如此方不辜负陛下一片期望。”

这番话可谓中肯,谁来听也挑不出错来。

但是,朱见济却显然并不买账,继续道。

“先生没有回答学生的问题。”

说着,他又将自己的话重复了一遍。

“对于有错之人,该如何处罚,当从心而为,还是依法度而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