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严的话说完没多会儿,徐明就站出来了:“臣反对,臣认为福建巡抚吴有为更合适,江苏巡抚孙塞这几年在江苏并无政绩,而且两年前扬州发生了那么大的事儿,孙塞做了什么?他什么都没做。”
被贾珏收买的另外一个托儿,工部尚书齐伟站了出来:“皇上,臣也以为福建巡抚吴有为更为合适。”
众人见齐伟推荐吴有为,所有人,包括狗鞑子皇帝都送了一口气,恩,可算正常了,不闹幺蛾子了。
吴有为是月派的,是北静王水溶的人,这是天底下所有人都知道的明牌。
齐伟和徐明走的很近,徐明也是北静王的铁杆,这两人推荐吴有为,这才正常嘛!
等这两人发言过后,大理寺卿李安站了出来:“皇上,臣不同意齐尚书和徐侍郎的话,臣因为扬州的事儿,正是因为有孙塞压着,这才没闹出更大的乱子,若换了别人,你们自己扪心自问,你们能做的比孙传檄做的更好吗?”
李安说完,都察院都御史左丘也站了出来:“臣同意李安大人的话,臣在都察院多年,并无收到有任何关于孙传檄的风言风语,但关于吴有为的风言风语,却是一直没断过,臣不敢保证那些风言风语是不是真的,但臣认为孙塞确实比吴有为更合适。”
有了左丘的这一番话,基本就算是定调了。
毕竟左丘是都察院的都御史,干的是督查百官的活儿,虽然左丘没明着说吴有为有问题,但这种似是而非的话,远比明着说要厉害的多。
遐想,才是最为致命的!
况且你要是跟都御史对着干,得先想想自己屁股下面是不是干净的。
那么整个大顺朝,有屁股下面没屎的吗?
一,个,都,没,有!!!
嗨,咱大顺朝就是这么流弊!
爱谁谁!
咱大顺朝就是明着贪赃枉法、卖官鬻爵,不服,不服你来咬我啊!
反对的人都不吭声了。
而那些被贾珏买通了托,这时候嗨起来了。
顿时纷纷站出来力挺孙塞。
狗鞑子皇帝想了想,顺势而为,拍板定下了孙塞任刑部尚书。
于是皆大欢喜。
不,有一个人,并不欢喜,谁?
北静王水溶!
他一直在一旁冷眼旁观,他看的比谁都清楚。
今天这些事儿,都有着贾珏的影子。
贾珏过年前上蹿下跳,想要干什么,大家心里都清楚。
他一直拿贾珏当猴看,可没想到最后却被猴给摆了一道。
贾珏这两次出手意味着什么,没有比他更清楚的了。
那些看不上贾家的,那些认为贾家已经没落了的人,都会因为贾珏的这次出手,而重新审视贾家。
至于那些见风使舵的墙头草,肯定会立刻扑到贾家那边去表忠心。
今天的这两件事儿,看似他北静王没损失什么,但实际上损失最大的就是他。
皇帝虽然看似损失了赵经国,但接任的人是孙塞,这就等于皇帝变相的打平了。
因为孙塞名义上还是皇帝的人,哪怕他暗中投靠了贾珏,但他却不一定会事事都听贾珏的,一定程度上,他还是听皇帝的,而且只要皇帝操作的当,重新把孙塞拉回到皇帝的阵营里,也是有很大可能的。
再反过头来看看他北静王水溶。
他在这两件事儿上,什么都没得到。
甚至他还知道,贾珏已经知道了扬州的事儿是他干的,是他在背后指使的。
那么这些他派系里的官员去亲近贾珏,这不就相当于背叛了他北静王水溶吗?
可他偏偏还不能说什么,因为贾家明面上还是他北静王的人,在外人眼里,哪怕在月派集团里,除了几个少数的知情者,其他所有人,也都一直把贾家当做月派的人,当做四大世家的核心。
若他敢当面搞贾珏,或者把贾珏逼急了,索性把事情彻底公开了,那他的损失就大了去了。
月派必然会因此而变的不稳定,甚至会分裂。
而这恰恰是皇帝最愿意看到的。
如果皇帝再跟背后推一把,那损失,他绝对是承受不起的。
所以,别人都皆大欢喜,唯独他,露出了一张死人脸。
接连搞定了两件大事儿,虽然都是有惊无险,但众大臣都觉得心有些累,皇帝也是如此,剩下的事儿,都不想处理了,都觉得索然无味了,就像躺着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