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背包里的东西,已经全部出现在了罗刚和刘喜来的面前。一个约30公分的长方形牛皮笔记本,和一些巴掌大小的玻璃瓶,一张经过防水处理过的军事地图,还有一些不知名的矿石。
玻璃瓶里装着的则是一些连罗罡都不认识的奇怪的生物标本。
那牛皮笔记本看上去似乎保存的特别完整,并没有浸水的痕迹。罗罡示意刘喜来继续为他用手电筒提供光源,而自己则将那牛皮笔记本拿起,翻阅了起来。
笔记本纸张的材质似乎是经过特殊处理的,表面很粗糙,但是单张纸的厚度远远超过正常的纸张,表面抹上起有些粗糙,甚至像是现在的威化夹层饼干,像是很多张纸夹在一起的,很像是纳西族东巴纸。东巴纸一直是纳西族东巴大祭司用来记录东巴神话或是史诗、经传的专用纸张。东巴纸是采用纳西族地区特有的植物制作,经过几十道的手工工艺制作而成,是中国历史上,手工纸中最厚的,因此这种纸张,厚实、较光滑、呈象牙白色,还很耐磨损。又因为是采用有微毒的荛花,所以东巴纸具有抗虫,抗蛀,保存时间特别长的特性,保存期可达到八百年至千年,被誉为纸中活化石。18岁就穿行在茶马古道的罗罡,也不敢断定这笔记本是就是东巴纸所制,因为他也是在十几年前在恰克图遇到过一支来自云南大理的纳西族茶队,那时候听那个纳西族的老大爷讲起的。因为按照晚清民国时候的物价来算,任何一本东巴纸的书籍或手札都可以换取500到1000个现大洋。这种东西怕是比什么珍珠翡翠更是稀少了。
笔记本第一页上赫然用德文写着一长串名字,和一串罗马数字。年少时走南闯北,通商欧亚的罗罡对俄语、德语、***语、蒙古语都相对精通,日常交流是没有问题的。第一页翻译过来则是:
“内斯特·阿道夫1937年12月25日“
紧接着,罗罡翻开了第二页,从上至下依次贴着的,则是两张黑白相片,照片上的景象一下子便把罗罡镇住了,看的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最上面的第一张照片上是一群和这个死人一样着装的6个外国人和一个类似活佛一样的喇嘛,站着布达拉宫前的广场上,以布达拉宫为背景照的,这七个人面容各不相同,有人喜笑颜开,有的人心事重重,最为奇怪的是相片中笔记本主人内斯特·阿道夫,眼神很犹豫,双手紧紧的讲一个口袋抱在胸前,而那个包就是罗罡他们刚刚打开的神秘口袋。内斯特·阿道夫左边,也就是位于照片正中央的活佛表情凝重,看上去并不欢迎他们,甚至有些厌恶,但是活佛的眼睛则死死的盯着阿道夫怀中的口袋,双手握拳,大拇指和小拇指分别伸直,像是我们生活中手语“6”的手势,嘴巴微翘张着,似乎拍照的时候正在念什么咒语。相片的右上角则写着“”。
第二张照片则是内斯特·阿道夫与6名身着一样特制连体登山服的人站在一处隔壁石头滩上,以冈仁波齐神山为背景照射的,同时他们身后还伫立着几十顶帐篷,背景中,帐篷周边堆砌着一些大型木箱,还有两台柴油发动机,大约30-50人在背景中忙碌着做饭、抬设备,甚至还有6人的小分队端着清一色的枪正在巡逻。同样,照片的右上角也写着一串数字,只不过这会不是“”,而是“”。
这张照片里的背景一下就勾起了罗罡的回忆,正是1951年罗罡随着王铮大将军,一路从xīn • jiāng进藏后和平解放xī • zàng时候,他们途径普兰县冈仁波齐神山,在离他们大部队宿营点,东南方向7公里的地方,那时他们也曾发现,几具尸体和损毁的帐篷,他们都是德国人,而且地上还散落着一些用来装大型设备的木箱,后来上报中央后,这件事就再也没有被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