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美元报价太高了,实际上透过亚马逊的财报,你们可以看到,我们刚刚达到营收平衡,不可能再把自己拖入亏损的漩涡。
20美元,就就是我们最终的报价。
至于有效用户的判定,我们可以再协商一下。
比如把优惠券有效期延长至半年,半年之内,一名新用户产生二次购物行为,我们都视为有效用户。”
夏景行摇头,“我们怎么知道用户有没有产生二次购物行为?这些数据全在你们手上。”
“戴伦,亚马逊是一家大公司,我们绝不可能做任何不诚信的行为。”
安德鲁咳嗽一声,“这可不是用言语能保证的。”
“可以写进合同里,如果有欺诈行为,我们愿意付出双倍赔偿。”
布莱克本知道安德鲁是一名律师,于是提出用合同、法律来进行保障。
“那我们双方组成一个团队,把脸书导流过来的用户购物数据进行共享,共同监督。”
夏景行话音刚落,布莱克本就摇头道:“这不可能,用户数据发生泄露了怎么办?”
夏景行才不相信这些鬼话,大公司炮制合作的小公司手段,他见得多了,脏得一匹!
这也是为什么他强调新用户注册就打钱,不要搞什么二次购物、有效用户的初衷。
数据在亚马逊手上,想做手脚还不简单?
十万新注册用户,告诉你产生二次购物的只有一万人,还有九万人放弃使用优惠券了。
把数据一拉,就一万有效用户。
假如亚马逊这么耍无赖,脸书能怎么办?
证据也不好找,因为脸书人手有限,不可能去挨个调查,要么认栽,要么打官司。
打官司,大公司最喜欢了。
可以请最好的律师,陪你打官司打到天荒地老,越打越糊涂,甚至是烧钱。
脸书这种小身板,玩不起官司大战,多半以和解,或者自己撤诉而告终。
反正,和这种大公司合作得小心,不然一堆破事、麻烦事等着呢!
“怎么可能发生数据泄露呢?布莱克本先生,你多虑了。
要么我们双方不要搞这么二次购物、有效用户,合作简单一点;
要么就共同组建一个技术小团队,开发一个软件,专门统计转化率。”
布莱克本摇头,“这肯定不行,亚马逊的数据怎么能让其他公司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