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中旬,陈暮跟沮授张飞典韦一起启程前往济南。
如今济南平原齐国乐安四地相对安稳的春耕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北海和东莱虽然还有些乱,但平定也是迟早的事情,所以这段时间没什么太大的事情,除了齐国的两个学校招生。
泰山书院要招12岁以下的小学生,泰山学宫要招12岁以上的初中生。以郑玄的名气,学宫招生很容易。反观书院那边就不太轻松。
汉朝时候孩子也是半个劳动力,贫穷人家不会让自己家里少个劳动力去读书。
像郑玄早年读书,就是靠着有父母兄长耕种,有祖上传下来的一些竹简书籍,童年才能读一段时间。
但他光吃饭不干活也不行,长到10多岁的时候,迫于生计父母就不允许他读书了,不得不出来干活,就可见读书的艰难。
也许有人说,你免费提供食宿,难道还有人不愿意把子女送来读书?
这就有点“何不食肉糜”的意思了。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孩子除了出生那一段时间,等到五六七岁,就得帮助大人干活。
太重的体力活做不了,一般是放牛放羊喂鸡割猪草种菜之类的事。
等到十一二岁,就得跟着大人去田里耕田犁地。
在严重缺乏耕牛的时代,人就是牛,就是在田里干活的牲口。
古代一亩田地的产出有限,正常情况下,汉朝一亩地产3石粟,一户五口人家,每天要吃最少30汉斤食物,相当于现在公斤左右,一石是120斤,四天就能吃完亩田半年产粮。
再加上挖野菜、自己种菜,打猎抓鱼虾等食物来源,五口之家要想吃饱饭,最少得耕种二十亩田地,所以百姓对于劳动力的需求之大可想而知。
不说古代,单说现代社会偏远农村当中,让孩子只念完九年义务教育,然后回家种地打工结婚生子的大有人在。
因此招小孩子读书,非常困难。只能招有钱人家,比如豪强和官宦人家的孩子。
这件事情陈暮也有安排,在生产力没有提升上来之前,一切宏大的设想都只是空谈,现在最要紧的,便是尽快平定整个青州,让青州恢复秩序,让生产力提升,尽快发展。
抵达济南后,陈暮和刘备在于陵城会面。
今日春风吹斜,城外亭舍下,刘备立于亭中,笑吟吟地看着他们。
“大哥。”
“翼德子归公与。”
刘备上来跟张飞陈暮一个大大的拥抱,笑着打量陈暮道:“四弟的个头好像又长高了些。”
“是吗?”
陈暮比划了一下,发现好像确实长高了一点。
他是167年生人,两年前黄巾之乱的时候17岁,个子大概一米七。
不过男生要到22岁才定型,如今19岁了,确实长高了一些,应该一米七四左右。等到二十二岁的时候,应该可以到一米七八。
“子归确实高了很多,两年前在鸡泽时,在我胸口,现在到我颌下。”
沮授笑着打趣。
陈暮翻了个白眼,汉朝人明明营养没有现代人那么好才是,但一个个基因突变似的,个子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