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来,战斗的时候,冀州士兵都不会拼死作战,因为他们知道投降的话,刘备一定不会杀死他们,这样就能削弱敌人士兵的意志。
而且最重要的是,将来有一天,等到平定了冀州,以刘备的威望,将会很快把冀州全境拿下,不会出现什么叛乱的问题,所以二人都认可刘备的做事方式。
这就是用战略眼光看问题以及战术眼光看问题的区别。
实际上曹操攻冀州的做法就是典型的战术策略,他在攻打邺城的时候,就是像田丰说的那样,收割城外所有的粮食,大量迁移百姓,甚至到最后城破之时,屠杀了整个邺城,侵犯了袁氏大部分女眷。
这么做的好处很明显,那就是震慑敌人,邺城破之后,袁谭袁尚都没有覆灭,邺城一破,冀州兵马十分惧怕,看到曹军就望风而逃,袁谭也没有抵抗多久就败亡了。
但坏处也多,邺城被屠,造成海内震荡,冀州各地军民无不自守以图自保,让后续又产生了很多麻烦,可谓是后患无穷。
曹操击败袁尚袁谭等人之后,又花了四年时间才把冀州彻底平息。
而在这四年里,冀州依旧动荡不安,根据《魏略》《三国志》《后汉书》记载,因为曹操暴虐,而让冀州军民造反骚乱的事情多达数十起,百姓死伤惨重。
反观刘备的做法,持续宣传“仁义”,四处散播青州军乃是朝廷王师,袁绍是叛汉的逆臣这种观念,导致冀州内部其实很不稳定,因为冀州各地官员并非全都是袁氏死忠,心中依旧有朝廷的人不在少数。
刘备打着朝廷仁义之师进攻冀州,种种作派又十分得体,使得冀州各地不少县城官员积极响应,如安平一带,弓高、观津、广川等地县令、县长,皆投降青州军,把城门打开让他们进去。
还有很多士兵在与青州军交战的时候,一旦发现情况不对,就立即跪地投降,没有任何抵抗的想法。
这就是“仁义”带来的好处,同时也是一种从内部瓦解敌人的办法。
虽然袁绍已经在持续打压这种宣传,但汉代信息手段非常差,基本以口口相传为主,青州掌握着印刷术,就掌握着信息传播的权力。
每日印刷宣传报纸,四处散播,袁绍屡禁不止,朝廷王者之师即将剿灭冀州叛乱的消息传得铺天盖地,刘使君的仁义,袁绍的残暴,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得不管是冀州百姓还是冀州士兵来说,都是一种极大的震撼。
为此袁绍不得不采取诸多措施,才勉强将这股风气镇压下去。不然的话,都已经不需要青州继续出兵,边境士兵没准都会大规模叛逃到青州去。
这边田丰还在与沮授浪费着口舌,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争辩注定没有意义,虽然田丰也知道长远利益的考量,但饮鸩止渴这种事情,本身就是不得已而为之,现在敌强我弱,非常时期用非常办法,也是很正常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