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子就挠着乱糟糟的头发说:“娘的,真是奇怪了,这里怎么有只狐狸,这东西可是大邪之物啊,大家可要更加小心了。”
我就白他一眼,说狐狸绝对不是邪物,古代不少国家还用狐狸作为自己的图腾,甚至还要顶礼膜拜的狐神的,说这种动物是邪物的,完全就是受到了古老把戏的“蒙骗”。
我这话得到了小队长程星博的一致赞同,他立即就说狐狸在上古时期,是图腾崇拜,涂山氏、纯狐氏、有苏氏等部族均属狐图腾族,大禹的妻子涂山氏是九尾狐,在先秦两汉的地位最为尊崇,与龙、麒麟、凤凰一起并列四大祥瑞之一,所以狐狸在夏至汉两千多年的日子里,是生活得非常滋润的。
后来就是汉朝从黄老之学中走出来,法学儒学并兴,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讲的“子不语怪力乱神”,讲“仁”和“人”。所以这些仙就变精怪了。
汉朝《列仙传》里讲了不少异类仙,到后来都成志怪了,还有《搜神记》是东晋的,对狐狸看法是神仙还是精怪,植根与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魏晋尚黄老尚清谈。
那时候读书人无聊无意的紧,就把狐狸开始人化了,而且多是悲剧,以至于到了唐宋,笔记体小说的不少篇幅还是不叫狐狸精的,而且山精什么还不算贬义,精是精灵的意思,唐朝各种志怪小说纷纷出炉,狐狸所化。
明清时期,朱熹那个不修私德的发扬“存天理灭人欲“”,压抑人yù • nǚ子前无古人境界了,而自唐宋之后女子的地位也越来越低,原本”狐狸“在诗经里是情和欲的隐喻,诗经是一片天然歌颂的是人和人与人之间自然地情感,狐狸就越来越不受待见,什么狐臭狐疑,全是贬义。
但可能是根深蒂固的思想导致的,我自己看到这只狐狸的尸体,也隐隐有些不安,总觉得会发生什么事情,这算是心理暗示,说这样的话也是担心其他人受到影响,算是给他们鼓舞打气。
不管怎么说,看着大家都相当小心,把防身的东西都攥在手里,甚至华子还对着四周拜了拜,嘴里嘟囔着什么“有怪莫怪,百无禁忌”之类的话,然而赵武却完全不当回事,他直接继续往前走。
赵武这样的行为,愈发让我觉得他对这个墓葬的了解,完全在我们所有人之上,只是他不愿意说而已,甚至感觉他好像在之前来过这里似的。
顺着护城河道走了约莫一百五十米,竟然走到了尽头,我就很纳闷,按理说整个护城河应该是围绕着冥殿所环,不可能出现这种堵死的情况。
只不过,一个走近去看,便发现了一个不规则的洞口出现,洞口的四周和里边有明显人工开凿的痕迹,很难断定这是修建陵墓时候挖的,还是工匠的逃生通道,当然也不排除是盗墓贼挖的盗洞,尤其如果是后者的话,那我之前所想的一些东西,就要被无情的推翻了。
赵武用手电照着里边,告诉我们里边没有鲵鱼怪的存在,甚至都没有一根蛛丝,不知道是因为这个洞太过于低矮,还是什么其他因素造成的,不过总的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坏消息。
但是,赵武还是让我们多加小心,人与人之间要保持安全的距离,以免遇到突发状况没有回旋的余地,还不是因为这个洞的高度只有一米高,而且宽不过八十公分,需要弯腰进去,幸亏我们当中没有太胖的人,否则极有可能卡在中间的某一段。
赵武带头猫腰走进之后,边走边观察四周的情况,我们就跟在他的身后,因为都是弯着腰很是吃力,速度自然也不可能快。
进入洞里,四周都是挖凿的痕迹,不像是像外面那只狐狸之类的动物挖出来的,而是明显的人工有凿子一下下地凿出来的,我无法猜测这个皇陵修建用了多少时间,但就这个规模来看,没有个三年五载是修不起这么大一座地下行宫的。
走了一大段之后,便看到出现了一些岔道口,每个的洞口都不规则,有圆形的、菱形的、长方形的、正方形的,还有更多不规则形状的,谁都不知道是通向什么地方。
在那一瞬间,我都有一种错觉,这里边就像是个四通八达的蜂巢,因为没有任何可供参考的事物,无法确定那一个口子会通向出去的路,只能是随意的选择,靠着直觉前行。
我估计这是用来防洪的,否则没有道理把这一段挖成这样,总不可能是墓主人生前喜欢捉迷藏,死后就弄这么个区域,供他在地下行宫中玩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