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吃肉了吧……”
连续几天参观名胜古迹,在佛寺道观的素斋馆子连续吃了几天素斋。
味道其实不差,但毕竟没肉。
小姜同志并没坚持:
“反正你也该干点正事了。”
“是是。”
兰泽检查一下公司里生命设计研究生们暑期实习的情况,然后又看了一眼他的两个数学系女研究生的读书笔记。
他的学生具有强大的自我管理能力。一切正常。非常给他这个导师省心。
这才出发去首都圈。
先去人类更新研究所,找兰花,聊天,看猴子,处理数据,吃饭。
然后第二天去大气模型实验室找师兄,吹牛,再吃饭。
第三天去神州计算所找小姜的老东家,何适大爷。
何大爷已经让小食堂准备好了羊汤。
兰泽在计算所宿舍住了三天。
除了可以每天喝着羊汤,跟老家伙吹牛牛,他还有个学生在计算所工作。——开山大弟子小桥同学。
导师和学生,本来就是互相长脸的关系。小桥同学把手里的事都放下来,天天从她的研究室跑出来,听导师吹牛;吃饭时蹭上桌,帮忙啃羊骨头。
吹到第三天,兰泽代表核工业部他名下的实验组和计算所签了个合作协议。
用抗辐射版的神经细胞,搞:真·神经网络计算机。
这些细胞堆起来,可以形成生物体内的运算中枢。
传统的脑中,神经细胞与神经细胞之间,是靠突触建立物理连接。一个细胞伸出几万个突触;所以脑子切开,密密麻麻全是连接线。
但现在要用的神经细胞,带有细胞级的远距离传输功能,因此还可以拥有更多的可能性。
光是听起来就感觉特别好玩,计算所内部想要参与研发的人还挺不少的。
但谁参与,如何参与,那就是计算所内部的事情了。
直觉告诉兰泽,光是真·神经网络就够玩个几十年的。
他还想玩别的东西呢。
比如说,巽虽然早就复刻了出来,毕竟只是生物体死去留下的躯壳。
如果,造一只活的巽呢?
毕竟神经细胞,只有活着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
由活着的神经系统控制的动力结构、风感系统……
大自然演化出的地球生物身上,也有很多非生命部件。人类的毛发,指甲,在长出体表的时候,就已经不再具有“生物活性”。
甲壳与外骨骼,也仅仅是物质的堆积。
所谓的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界限并不是黑白分明。
而大多数人心目中的“活着”,仅仅只是具有生物的“自主意识”。
这样一来,是不是活着,不就完全由操作系统决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