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岁考临近的时候,槐溪村这边也终于迎来了秋收。
相比往年,今年的粮食收成几乎只有去年的一半。可是赋税却不会因为粮食减产而减少,因此秋收过后,村民们反倒比往年还要发愁。
秋收过后没多久,沈静就听刘大娘说起村里谁家和谁家为了缴纳赋税,把家里的半大孩子卖了。
沈静听着这种卖儿卖女的事,心里总归是很不舒服。一旁的柳儿想起从前的经历,眼圈都有些发红。
刘大娘一走,柳儿便忍不住和沈静说:“姐,要不下次村里再卖孩子,我们出钱把他们买下吧!”
沈静还没说话,从屋子里出来的彩燕道:“这倒是个法子。只是家里也没那么大地方,买来以后让他们住哪。”
“我倒是有个主意。”沈静忽然开口道,“原来租铺子的蒋老板快不行了,估计拖不了多久了。等他走后,我想干脆把这铺子收回来,开个小点的绣庄,卖些手帕之类的绣件。”
“至于人手,就从村里找,挑一些七岁到十岁的女孩子。我们出一笔银子,买她们三年五年的期限,让她们每天过来跟着你和柳儿学些绣活,将来绣的东西便拿到铺子里去卖。”
沈静把话说完,便看向彩燕,“你觉得这主意如何?”
“好是好,不过学绣技也得看天赋。只怕帮不了多少人。”彩燕想了想道,她知道沈静的初衷是为了帮那些即将要被父母卖掉的女孩,所以才会这么说。
沈静道:“无妨,反正我只是要找个由头,只要他们肯把女儿送到这里,不管是学刺绣还是学厨艺,总之我会给她们一些事做。”
村民们要卖儿女,多半卖的也是女儿。她只能帮那些女孩暂时度过这个难关,至于其他的,她就管不了那么多了。
其实村里人卖儿卖女也多半是因为实在是没法子,所以当沈静放出话来要招一些女孩学刺绣时,那些心里存着卖女儿念头的村民听到这个消息后,果然就有些心动。
沈静为了帮那些即将被卖掉的女孩,报酬开得很丰厚。只要把女儿送到她这里,她就会根据三年或五年的年限先付给三两到五两的银子。
等到三年或五年以后期满,愿意留下的就可以继续留下来。不愿意留下的,就可以跟父母回家。
而且在她这里学绣活,每天辰时来,中午管顿饭,申时回家,几乎不用离家。
这样的报酬,这样的条件,那些村民们在心里一比较,觉得与其把女儿卖掉只得一笔银子,以后再也见不到人,还不如把女儿送到沈静这里,不仅能天天见到人,三年或五年后,女儿还能期满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