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树半天没吭声,末了道:“这是好事情。”
秦树与韩老二走得近,前段时间就听说何氏在镇上卖点心挣了不少钱,后来镇上的地痞流氓出来捣乱,两口子这才歇手不干。但是听说韩老三近来也频频到县城里卖点心,挣多少钱不知道,可是韩老三现在身上穿的可比过去好多了。
“大哥,可是我从来没干过这种事。”秦柱为难道,“我怕把东西砸手里。”
秦树想了想道:“这样,我跟你一块去。地里的活先让老三和老四干着。老三和老四都不小了,也该下地干活了。”
家里就那几亩地,秦树只农忙的时候,才让下面三个小小的帮帮忙。现在他打定主意要帮秦柱一块去县城卖酸梅汤,便让老三和老四先顶上。
第二天,秦树便带上秦柱一块去找韩老三了。
韩老三现在一心想的都是货栈的事,手里又有茶馆杂货铺酒楼这几笔大生意,没将这点小生意放在心上,路上还和秦树聊了几句。
有韩老三作陪,沈静便大大方方让秦家两兄弟把她昨晚熬好的一小桶酸梅汤提了出来。
“这桶酸梅汤一共有三十五碗,一碗一文钱。你们卖多少钱我不管,只要卖完以后如数把三十五文钱给我就行。”沈静还是原来的卖法。
“那卖不完怎么办?”秦树问道。
沈静道:“有三叔在,怎么可能卖不完,是吧三叔?”
韩老三打哈哈道:“你们放心吧,回头我介绍几个客人给你们,不会卖不完的。”
韩老三也有自己的打算,本来他觉得路上不安稳,老早就想找个人一起作伴,现在有了秦家两东西,以后再去县城就不怕了。
秦家兄弟老实,自然不知道韩老三的打算,只知道对方既然愿意帮忙,便又是帮着韩老三背粽子,路上秦树又说
些好话。
韩老三被捧了一路,到县城的时候,果真带他们去见了贾老板。
贾老板看在韩老三的面上,花两文钱买了一碗酸梅汤尝了尝。这一尝,贾老板点了点头,“这凉汤好喝,再给我来两碗。”
秦树定了两文钱一碗的价格,还怕客人们嫌贵,没想到光是贾老板就要了三碗酸梅汤,兄弟俩对视了一眼,高兴的不行,赶紧给贾老板盛了两碗。
韩老三后面又指点了他们一下,告诉他们哪条街最热闹,哪条街卖东西最下货,俩兄弟有了信心,便放胆高声吆喝起来。
夏日炎炎,本来就是卖凉饮的最佳时间。
兄弟俩这么一吆喝,果真有人上前询问。两文钱一碗酸梅汤的价格并不算贵,因此有不少路人买了碗酸梅汤解渴。
酸酸凉凉的汤水下肚,既清凉,又解暑。
有路人喝了一碗还不够,又要了一碗。
这样还没到中午,兄弟俩带来的酸梅汤便已卖完。
三十五碗酸梅汤,除去给沈静的三十五文钱,兄弟俩还净挣三十五文钱。
路上,兄弟俩把钱数了又数,都高兴得不行。
一天就是三十五钱,十天便是三百五十文钱,一个月便能挣一吊钱。
“哥,要不咱们下午再去一趟。”秦柱觉得像这样下去,估计半年的时间就能挣到那十两银子了。
秦树道:“就是不知道人家家里还有没有酸梅汤。”
酸梅汤是昨晚熬得,沈静熬了三遍,共得了一大锅汤水。除去慎哥上学带去了一水囊,沈静和柳儿春妮喝了几碗,秦家兄弟那一小桶,锅里还剩下不少。
因此秦家兄弟下午又去了趟县城。
酸梅汤卖的这么好,沈静第二天便多做了些。
秦家俩兄弟去县城卖酸梅汤的时候,用的是自家的小推车。原来驮一小桶酸梅汤不觉得有什么,今天驮了一大桶酸梅汤,便觉出费力来。
不过兄弟两个想到这么一大桶酸梅汤,能卖不少钱回来,因此两人都没觉出累来。
韩老三倒是走得挺轻松,现在端午节已过,杂货铺那
边不再要粽子,他每天只需往几家铺子送些点心和茶干就行。
三人一边走一边聊天,话题不知道怎么转到了夏日的吃食上。
“这天越来越热,吃什么都没胃口。”韩老三道,“马家面馆现在卖的凉面少了原来的汤头,也没觉得好吃了。”
自从过了端午,也许是天气太热的缘故,一向吃得多的柳儿都比从前少了些胃口。更不用说慎哥,每天都要赶着日头去上学,还没吃饭,先喝水喝了个饱。
沈静看俩孩子这几天都没什么胃口吃饭,正好原来种下的黄瓜已经结了两个嫩黄瓜,便想起了一道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