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拉那是阿尔巴尼亚地区的核心城市,该城市却非常年轻,在17世纪初期由一个土耳其将军所建。他为了吸引移民,建立了清真寺、面包点心店和浴池。随着交通发展和商队来往的增多,地拉那逐渐变成了阿尔巴尼亚核心城市。
而面对这样一座城市,奥斯曼军方当然不想就这样拱手让给意大利,虽然这座城市距离都拉斯只有二十多公里,但是依然派出两个师的部队在地拉那防守。
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奥斯曼军队只派出这么点军队,马其顿第二集团军不是有8万多人么?
这话一看就知道对军事没有什么理解,要知道两军对垒,尤其是到了近代,补给线非常重要。而阿尔巴尼亚的位置与地形就决定了,奥斯曼军队在这里绝对不能在平原地形与意大利交战。道理很简单,奥斯曼军队补给线比意大利要长。
而且奥斯曼军队的补给线,由于海权在意大利这边,基本都是只能走陆地,要将补给翻过一千至两千米的迪纳拉山脉运来,奥斯曼军队光是运输补给的费用就比意大利贵上十倍。毕竟意大利可以将补给通过便捷的海路运输,这哪是需要翻山越岭,采用蓄力运输的奥斯曼运输线能够比拟的。
另外两者的运输距离也不一样,虽然奥斯曼在斯科普里、萨洛尼卡等地有了战备仓库,里面储存了大量的qiāng • zhīdàn • yào,但是这些物质一开始都是预备与周围小国爆发战争的物资,那能够与意大利作战相比。
现在奥斯曼帝国将大量军事物资,从伊斯坦布尔运送到马其顿地区。又将补给从马其顿运到各处需要的地方。这绵延近千公里的补给线,可是要让不少人伤脑筋。所以对于奥斯曼帝国来说,选择战场非常重要。
而久经战阵的陆军大臣努里帕夏元帅,对此也是心知肚明,所以他定下的作战方案,是依托迪纳拉山脉的有利地形,消耗意大利的军队,等到时机成熟后,奥斯曼在反守为攻。
不得不承认,这个计划非常契合奥斯曼军队的实际情况。不过这同样也将导致,阿尔巴尼亚沿海地区将要做出战略性的放弃。
而考虑到就这样直接放弃,对奥斯曼帝国不利,所以有限度的抵抗后再放手,就成为唯一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