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吏部文选司和京兆府的上上下下开始忙碌起来,由文选司负责所有第三场试卷的审阅、判定,而京兆府则是负责相关试卷的押运以及看守事务。
未央宫,宣室殿。
“启奏天家,会试的所有试卷已经收齐,臣已经调集了三十名部下日夜审阅,预计五日之后可以出结果!”
吏部尚书史高将会试的情况禀报一番,天子刘洵说道:“很好!五日之后将前三十名的卷子送过来,朕要翻看。同时,再从剩余试卷中随意抽取五十份卷子,朕同样要翻看!”
“诺!”
吏部尚书史高又问道:“天家,臣询问一下,此番吏部录取多少人才合适?”
天子刘洵微微一愣,反问道:“难道吏部在会试之前没有预案吗?朕记得让吏部准备好官吏空缺的名册啊!”
吏部尚书史高拱手说道:“启奏天家,吏部却是已经准备好朝中和各地官吏的空额情况,只不过此番需要陆续的人数还需要天家钦定,总不能一次性将所有空缺都录取完毕吧?”
天子刘洵猛然醒悟过来,双手拍额笑着说道:“是朕孟浪了,竟然没有反应过来!”
而后,天子刘洵与吏部尚书史高仔细商议了一番,最后决定根据实际的需要,择优录用三十九人!
五日之后,吏部将第三场会试成绩前四十名的试卷呈报上来,同时还从剩余试卷中随即抽取了五十份试卷,一同送入未央宫宣室殿。
天子刘洵用了五天时间对这些试卷进行复核,确定吏部的判定基本上算是公正、公平的。
于是,天子刘洵诏令中书省起草张榜诏令,由尚书省吏部向天下颁布,朝廷择优录取前三十九名考生入朝为官。
这些被录取的考生或是入朝进入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各部为小吏,从基层做起;或是外派到各地郡国为官,担任地方各部的官吏。
不过,当这份诏令公布天下之后,吏部尚书史高再次入宫觐见天子刘洵,有些担忧的说道:“天家,此番录用的三十九人之中,有四人是寒门子弟,经过吏部的安排,全部外派到地方郡国为官。臣担心……”
天子刘洵自然明白吏部尚书史高的意思,沉吟了一番,说道:“无妨!既然朕有心如此,就不怕那些门阀士族闹事!”
吏部尚书史高微微皱眉,说道:“诺!只是臣还是有些担心,这四名寒门官吏到了地方上,会不会被同僚孤立……”
听到这里,天子刘洵的脸色微微一变,心中暗道:“这话算是说到重点了!”
这四名寒门子弟虽然被朝廷录用为官,可是作为大汉第一批仅有的四名寒门官吏,到了地方上会遭到什么样的待遇?
要知道,此时大汉各地的官吏百分百都是出身门阀士族,这些人以及身后的家族本身就是一个封闭的圈子,不会让任何圈子外的人随意进来的,同时也不会让任何人打破这个圈子!
天子刘洵沉吟了一会儿,说道:“吏部要时刻关注这四人,如果他们四人真的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吏部要及时予以制止,决不能造成不可收拾的后果!”
吏部尚书史高拱手说道;“臣,领旨!”
数日之后,在长安城安门外,四名二十多岁的男子策马同行,众人一路有说有笑结伴而行。
只见四人全都是粗布衣服,身上的行囊也是各有一个简单的包袱而已,kua • xia的马匹都是瘦弱的驮马,一看就不是什么豪门大户。
为首一人名叫张启,定襄郡人,是此番四名寒门官吏之一,被吏部任命为北海郡乐都县主簙,与其同行的另外三人也是此番被录取的寒门官吏。
一人名叫高云,东海郡人,此番被吏部任命为齐郡昭南县廷掾;
一人名叫许飞,五原郡人,此番被吏部任命为汝南郡归德县门下贼曹;
还有一人名叫朱铭,胶东国人,此番被吏部任命为平原郡合阳县主记事
此时,四人策马来到一处驰道的岔路口,从这里可以向东、向南行进,四人准备在这里分手作别。
四人寒暄一阵之后,张启拱手说道:“咱们终有一别,此番前往各地,咱们四人一定要赶出一番事业来,让那些门阀士族刮目相看,也好不让天家失望!”
许飞、朱铭、高云三人也是纷纷拱手,说道:“定当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