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事之前最忌不密。
很快失宠的曹光启并未察觉到自己做错了事,他还想着自己这般是为了让兄弟们都逃回来,哪怕没有替身呐,只要提前跑,在武安侯谋反消息传出来之前跑掉,也是可以活命的。
到时候看到儿子都还在,父亲肯定会很高兴,至于这样是否有了一些兄弟跟自己争宠,曹光启却觉得无所谓,他已经占了这般先机,后面肯定会越来越好,便是不能够,念着他这一份传递消息的情谊,他的那些兄弟也不会对他不好的。
他便是如此,上辈子就没什么野心,最大的野心也许就是在学业上一争高下,这辈子若不是早知那样的结局,也不会绞尽脑汁千里奔逃,纵然这一路认识到了权力的残酷,但他却还是有一颗向往安逸的心,向上争的时候还想着要安排退路,最好也来个狡兔三窟,如此心里才算安稳。
现在周围环境安逸,至少表面上是一片安逸,各种筹备都是私下里来的,他心里便再度生了懈怠。
武安侯很快就发现这个儿子跟自己想要的不一样,想到还有几分担当的嫡子,有些后悔当初没能坚持到底,那时候,一无所知的嫡子还以为父亲对朝廷忠心耿耿,书信来往之间又哪里有已经知道武安侯不臣之心的曹光启更为贴心。
如今发现曹光启并不是想象中那般贴心的样子,武安侯后悔了一下下便很快放下了,京中的防备愈发严密,传递消息不容易,想要替换也不容易,并不是随便找个人都能当替身的,若是动作大了,难免被发现。
武安侯遗憾了一下,便放过了此事,有条不紊地展开自己的筹备工作,只是把曹光启排除在外,既然觉得对方不合心意,自然不会让对方多参与一些机密,免得最后因为对方的口风不严而坏了事。
这样想着的武安侯还不知道他的所谓大事早已经泄了密,却不是因为曹光启派人传递回去的消息,而是因为那个从来不曾被他放在眼中只当做替身看的曹志早早便把他的目的泄露了出去。
以臣谋君本来就是大逆不道,必要有个能够说得出口的理由,诸如薄待功臣之类的说法才能够有人追随,讲究一个前因后果,如今这番心思先暴露了,原因如何自然也就不那么重要了,起码在很多人的心中,如今皇帝对武安侯还是非常好的,而武安侯先这般,显然是毫无人臣之心啊!
这般臣子,自然也就不怪皇帝随后处置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