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去,不出去,都有点儿尴尬。
记忆中,这一家子都是老实人,夫妻两个别看这会儿吵得凶,在原主面前可从来都是和风细雨,看上去和谐美满的样子,哪怕住的小区老旧,房子不大,没车,也没多少存款,但碰见事情,都是有商有量的,在今天之前,原主从来不知道他们还有这么大的矛盾,连“离婚”都喊出来了。
刘建国的大哥刘建军一家最开始是住在乡下的,当年兄弟两个,因为弟弟刘建国小时候顽皮,跟刘建军玩儿的时候伤了对方的腿,后来刘建军就一瘸一拐地,连学都没继续上。
倒是刘建国,坚持上完了学,考进了城里,按理说能够过上城里人的日子,会更好一些,但因为对哥哥的愧疚,他每次发工资都会给哥哥一些,逢年过节也会给些钱,时间长了,这就成了规矩了。
刘建军怎么想的不知道,反正他搬到镇上,要在镇上买房的时候,让刘建国出了一笔,买车的时候又让刘建国出了一笔,还有他的女儿刘棠,比原主大两岁的刘棠上学什么的,刘建国也都出了钱。
刘建国成了城里人之后最开始是在厂子里上班,因为那时候的文化人少,他这个上过学的就成了会计,后来刘建国自己努力又是学习又是考证,就把这个职业一直做下去了,厂子不行了之后,他就到企业中上班,有一段儿还专门帮人做账,后来就进了个财务公司,专职做账。
快四十的人了,还是个普通员工,收入有限,自己家尚且顾不得多少,哪里还能再顾得上大哥家。
偏偏,刘建国还要把大哥家放在前头照顾,可不是要跟妻子闹矛盾。
如果说刘建军一家人好也就罢了,亲兄弟互帮互助也没什么不可以,但听听刘母话中的意思,很明显,这是吸着弟弟的血享受生活,怎么不令人愤恨。
在原主的记忆中,那位大伯娘可是个面甜心苦的慈悲人,嘴上说得各种动听,把爷爷奶奶都哄了去,实际上,每次都会跟小叔子诉苦,老人用钱啊,女儿用钱啊,乡下地里收成不好要用钱啊……
刘建国好像猪油蒙了心一样,就是看不出这一家子想方设法从他口袋里掏钱的心思,总是能帮就帮,好多次都背着刘母给钱,这一次,还是刘母要用钱,发现卡里没钱了,这才知道刘建国都做了什么,就这,他竟还要再出一次钱借给大哥。
夫妻两个,辛苦半辈子,卡里不过几千块,还要再给大伯哥借一万,这可是从哪里借出去啊!
花季雨季的年龄,原主的衣柜里都没几件贵点儿的好衣裳,都是几十块钱一件的,就这数量都不多,刘母也是常年那几件衣服换着穿,连刘建国,除了撑门面的一套西装之外,也没几件好衣服。
再想想刘建军那里,房子车子样样都有,刘棠也比原主手头更阔绰,若是碰见了还要嘲笑原主两句,对爷爷奶奶那里还要说“小叔一家总是装穷,生怕人跟他借钱似的”,绝口不提那么多年拿的钱就没有还过的。
原主记忆中最深刻的一件事就是哪一次父亲出差,回来专门给刘棠带了一大盒糖果,而她,连一颗都没有。
这对比感强烈得让人小小年纪心里都滋生出了恨意。
记忆中的这一幕简直都刺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