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本事怎么没见给她堂姐多添置点东西?”鲁秋月抱着孩子坐在廊下撇撇嘴,她可知道小姑没少给她姐东西。
“别人家的事少管,你这嘴能不能少说点”许氏叮嘱着,就怕儿媳妇得罪了人。
“我就是看不惯她那样子,还没分家姐妹相帮那是应该的”鲁秋月摇晃着手里的拨浪鼓逗女儿。她这俩小姑可是好的没话说,带孩子洗尿布,吃喝用,哪一样都能找到他们的影子,哪像王家,王晓雨回来都是穿洋装坐洋车,穿得跟大家小姐,堂姐成亲却是寡寡淡淡,能看上眼的也就那身新衣服,两套被窝。
姑娘出嫁可不就这样?条件好的多给,条件差的少给。刘玉章那边还养着老人,能给的聘金有限,这是提前说的。王家不计较那边才同意的,不然亲事肯定做不成。
吴氏表面倒是淡定,等婆婆没了两家是肯定要分家的,自家不羡慕大富大贵,能平安喜乐就好。
冰兰实在是不想与王晓雨同校,不,现在姑娘改了名字,叫王潇雨,姑娘嫌晓雨不如潇雨有诗意。但大院的人依旧叫他晓雨,晓雨与潇雨有却别吗?
可是好学校毕竟很少,像教会般的这种高水平教学的更少,在这样的学校上学唯一好处就是去留学不用再过语言关,能尽快适应新环境。王姑娘一直以来的目标就是留洋,不然她可以考普通中等师范,出来就是小学教员,每月几十块。
几十块在王姑娘眼里是很少的,她择婿的标准不说剑桥牛津哈弗的顶尖留学生,起码也是有些身家背景的天之骄子。何况女生群里一直流行着一段话:北大老,师大穷,为有清华可通融。那意思就是北大的学生年龄偏大,学校属于国立,学费低,上北大的学生家里条件有限。
师大更别说了,师范类是政府补贴的,不需要学费,一般都是穷的拿不出学费的学子才去选择。至于清华,不言而喻,那是教会办的大学,光每年的学杂费就是一百六十多块,没点实力的怎么可以上?
相比其他学子清华的算是不错人选,当然与留洋的没法比。自费留洋的每年最少四五百块,公费的就别提了,开始全国每年才一百名额,后来各省也出台了公费名额,两方相加也不会多。僧多粥少,没实力的抢不上去。后来人们想了个勤工俭学的办法,但大多数都是自费的。
两人选择这里就是想出国,冰兰再次与王潇雨遇到,没想到王潇雨姑娘在学校混的还很有人气。在某个圈子是出名的才女,就连周边其他学校的男生都慕名而来。举行个什么茶会诗社的都会邀请姑娘。
“你怎么来这儿了?”王潇雨是非常惊讶的。要知道这所学校是出名的贵族圈,那都是为留洋做准备的,没实力是别想进来。
“想来就来了,你不也来了吗?”
王潇雨撇撇嘴,上下打量了一下冰兰,在学校都穿校服,两人没什么区别。但看冰兰头上辫子上什么都没有,轻笑:“没能力就别勉强,我猜你家把家底都动了吧?你爹娘也愿意?他们不是要培养你弟弟吗?”
姑娘还真操心,“我跟你没法比,没你聪明有才干,能自己赚钱,不过我会继续努力,争取两年内与你一起毕业。”
“吹牛吧!世上的牛都被你吹爆了!”姑娘笑眯眯地说着,任谁看就是淑女与人亲切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