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时,所谓的拐子就是两翼的意思。拐子马也就是是两翼的轻骑兵骑射部队。
《历代名臣奏议》吕颐浩奏:“虏人遇中国之兵,往往以铁骑张两翼前来围掩”。在作战中,“铁浮屠”、“拐子马”配合使用金国女真用兵之战术,常以“铁浮屠”攻坚,而左、右翼骑兵(即拐子马”)作迂回侧击,用以对敌军包抄突击。往往是几千铁浮屠正面突击,制造足够的压迫感,一万拐子马从两翼迅速包抄,铁浮屠虽说牺牲了机动性,但一拳是一拳,都是重拳,拳拳到肉。
当时的辽、宋军队与其对阵真是无从下手,对金军甚至已到了闻风而逃的地步。
在当时担任顺昌通判的汪若海记载金军战术:“兀术所恃,号常胜军。其所将攻城士卒号铁浮屠,又曰铁塔兵,被两重铁兜鍪,周匝皆缀长檐,其下乃有毡枕。三人为伍,以皮索相连。后用拒马子,人进一步,移马子一步,示不反顾。以铁骑为左右翼,号拐子马,皆是女真充之。自用兵以来,所不能攻之城,即勾集此军。”
这套战术从某方面来说是骑兵对阵的最优战法。
有好东西当然要好好用。
历史总是十分巧合,两翼的拐子马同样是出身半岛的白山黑水的彪悍民族,理论上来说乌桓人也可以算是他们的前辈了!
在中间担任攻坚角色的火贲营也是不逊于铁浮屠的重甲骑兵。
基本上每个人都装配着两三米长的马槊,借助骏马的加速往往可以像是串葫芦一样的刺穿好几个乌桓兵,再加上武侠世界的神奇武功的增幅,红色的甲胄部队在乌压压的乌桓中可谓是所向披靡。所过之处,立马清出一条空道。
后面的白马义从虽然更善于骑射,可军阵厮杀,也是大汉一等一的骑兵。
白色的甲士又像是一个巨大的筛子一样,在前方火贲营打开的缺口以后,对着乌桓军阵再次筛了一次数量,一个个白马义从使用着制式的马刀和长矛狠狠地将前方密密麻麻的胡人筛的更加稀薄。
公孙路此刻真人境界的神念全屏大功率开启,再加上识海中的镜灵连镜的查漏补缺之下。
公孙路总是能够找到乌桓人的弱点,带领部队朝着敌军的要害方向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