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佳怡也不知道,她抱着同样的兴奋来到了录取通知书上的海市大学。
这所大学并不如何气派,反而颇有几分破旧,似乎证明了它在过去十年里所遭遇的冷遇。
可是现在,人来人往的人流似乎又即将见证它的再次崛起。
冉佳怡来的时间不早不晚,恰在开学报名的第二天。
因着是高考恢复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学生又得从天南海北的赶过来,所以开学时间放到了五天,这足以让偏远地区的学生赶来学校了。
学校里没有所谓的学长学姐,或者说,有,但都是所谓的举荐,凭着成分和家世,与这一届正儿八经高考上来的完全不同。
他们注定是落寞的一届,比不上前一届已经进入了体制内工作,更与后面一届的所谓大学生没法儿比。
冉佳怡是由前一天来报到的大一生带领,逛遍了整个校园后,安顿在了宿舍楼。
宿舍楼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脱落的墙面、和并不怎么平整的土地,攒了几层灰尘的床和桌椅,让冉佳怡对未来几年的生活品质产生了一点担忧。
不过这还不是现在的她能解决的,将为数不多的行李放在了宿舍,跟舍友打过招呼,冉佳怡决定先回家看看。
原主的家就在海市,距离海市大学并不远,大概一个小时车程。
挑拣了一些自己特意带回来的礼物,冉佳怡在进入这个身体后,即将第一次与原主的家人见面。
一个小时,冉佳怡跟随晃晃荡荡的车看遍了海市的大街小巷。
这无疑是当下最为先进繁华的城市,街上自行车随处可见,小汽车也偶有一辆,街头的人们更是打扮鲜活,红黄蓝的颜色亮眼极了,丝毫不似灰扑扑的乡下。
直到这时,冉佳怡才终于有了一种自己彻底离开李家村的感觉。
只是,已经完成了原主离开的愿望,原主却依旧没回来,这叫冉佳怡有些疑惑,不过她已经习惯了顺其自然,也不如何着急。
在腹中颠三倒四差点翻江倒海前,冉佳怡终于下了汽车,再走一段距离就到了原身父母所在的筒子楼。
这是原身父亲所在厂子的家属楼,作为这年代最为光鲜的职业,筒子楼颇有几分气派,待到进入内里,才发现颇有几分紧迫。
虽则冉佳怡没有来过这里,可到底是原主记忆里的家,冉佳怡按照原主记忆轻车熟路的来到了原主所在的穆家。
这是位于筒子楼三楼拐角的一间屋子,房间并不大,大概只有六十平,却居住着原身父母、哥嫂和两个孩子。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不到六十平的房子被切割成了三室一厅一卫一厨。
在几年前原主的记忆里,这里还是有她一间小小的卧室,不足十个平米,可到底是原主的家,但是现在,恐怕早已没有了。
想到两个小侄子,冉佳怡心头冒出了一股难言的滋味,好似酸涩,让人直想落泪。
敲了敲门,里面是有人的。
冉佳怡认得,这位面容已经有几分苍老的妇人是原主的母亲,几年不见,她苍老了很多,可眼神依旧明亮。
“妈。”几乎是脱口而出的称呼,然后冉佳怡红了眼眶。
上辈子,原主因为“高考失利”丧失了上大学的资格,后来又因为怀孕选择留在了李家村,便永远与这个家隔开了一层。
这也是必然的,选择一方,就必然要失去一方,成年人的选择而已。
但现在,看着久违的母亲,自从拿到录取通知书后心底若隐若现的那股不安渐渐散去。
“哎,思恬,你怎么回来了,也不提前说一声,快进来。”
说着让开了位置,冉佳怡进了门,打量起这座小房子来,,拥挤中又有着几分井然有序,显然,这个家的女主人收拾的极好。
冉佳怡将东西放下,也无需再去赘言最近的遭遇,发生的一切在之前寄回来的信中早有说明,久别重逢,谁也不想去提及那并不高兴的事。
“思恬,你去过学校了吗,学校怎么样。”
“很好。”冉佳怡回答。
多年不见,即使亲密无间的母女到底也多了几分隔阂,可到底是彼此关心的。
冉佳怡关心了下家里的近况,得知穆母的工作已经给了大嫂,现在在家里带孩子,穆母也特意避开李家村问了学校里的事情,交谈还算顺利。
李家的经济情况不错,李母已经又退休金,家里还有三个工人,下面只有两个小孩,可以说是条件很好的了,这也是为什么能一直支援原主的原因。
但在房子这件事上显然也无能为力。
住房紧张,分房太难了,他们一家好歹有一处六十平的房子,人口也并不太多,多的是一家十几口挤在五十平的房子里呢。
提及房子,穆母颇有几分尴尬:“你之前的房子,给了你两个侄子住,待会我收拾收拾,让他们搬回你哥房间去,你还是在那里住着。”
冉佳怡刚刚回来,暂时住几天还行,要是真抢了小侄子已经住好几年的房子,人家可不会觉得她是拿回自己原本的东西,而只会埋怨责怪她不该回来。
冉佳怡几乎可以想象到,嫂子到时不痛快的神情和小侄子的怨怪了,说不定连原本疼爱她的大哥也会觉得她实在多余。
她不想去考验家人对自己有几分真心,索性直接拒绝了,也没多说其他的,而是道:“我在学校里有宿舍,再说了也不给住外面,还是别折腾了。”
穆母刚才也就是女儿回来一时激动,现在被拒绝了顿觉不妥,有些讪讪低了头,她到底也要顾及儿子儿媳的心情。
说起来,自家儿媳已经算做的不错的了,过去几年自己老两口补贴女儿,从来没有二话,但这也是因为他们自己工资够用的情况下,不涉及自身利益时候人们总是大方的。
可要是波及到儿媳最看重的两个儿子,穆母也不确定儿媳会不会翻脸。
思及此,她又有了几分愧疚,是对女儿的,当年下乡也是他们选择了女儿、而不是儿子。
如今苦了几年好不容易回来,结果家里连住的房子都没有,还要自己提出谦让,也不知道到底吃了多少苦,才会这么懂得看人眼色。
房子看样子是不能让了,心疼女儿的穆母顿时想到,女儿初回城,身上肯定没什么钱,当即决定再多给女儿一点补贴,让女儿的日子好过点,这点她现在就能做到,至于其他的,以后再慢慢琢磨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