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康王遵守他们之间的默契,不将重兵集结于在金军的归途上,一个宗泽纵有通天之能,也改变不了什么。
一个好消息就是,据探马回报,康王的主力部队突然出现了洛阳附近,大有攻取城池之意。
这显然是在向他传递着一个信号,康王无意和金军展开正面的对抗,也不会阻止他们北归。绕到洛阳,这个远离金军北归线路之地,也恰恰是康王真实心境的表现:金爷爷,你走你的,我收拾我的。至于什么父皇皇兄,族亲宗室,对不起,本王爱莫能助。
不过,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完颜宗望和完颜宗汗还是对北撤的线路和方式作了精心的安排。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将赵檀和他爹分成两路--尽管他二人一个是废帝,一个已退位,但在宋民和宋军眼里,二人依然是代表着王朝正朔,皆有可救的价值。
最终,二位元帅经过商议和讨价还价,确定了北归的方式。
东路大军由完颜宗望统领,经河北北上。这路大军前后分为七队,其中宋廷官员在第二队,太上皇、诸王、驸马在第三队,郑太后、宫妇在第四队,王妃、帝姬在第五队。一共有车八百六十余辆。
西路大军则由完颜宗汗统领,经河东北上。这一路前后分成五队。其中朱皇后在第一队,三千给金国皇帝的贡女在第二队,各色工匠三千家在第三队,废帝赵檀及太子则在第四队。
除了赵檀和他爹被分置于西东两路之外,各队的之间,宗室夫妻皆被分开押运,也就是说皇上见不到后妃,诸王见不到王妃,帝姬也见不到附马。
在这些人马中,归于东路的第五队比较特殊,因为康王的生母韦氏和康王妃邢氏皆在其中。虽然这一队俘虏只有王妃、帝姬等三十余人,但完颜宗望却调派了五千精兵押送,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初春三月的最后两日,东西两路大军相继拔寨起营,递次向北开拔。为了迷惑宋军,东西大路除了金军自己的旗帜之外,皆打出宋皇的旗号。而各队之间也相互间隔十里的路程,一旦遭遇宋军,既可提前预警,亦可前后呼应。
望着大军浩荡前行,完颜宗汗立于马上,志得意满。自己从十七岁起随先皇起兵,二十余年来征伐无数,今日之讨亦堪称不世之功,足以彪炳史册。
此番南征,他可谓收获颇丰,而能将宋室宗族一网成擒更是超出他的想象。若是以攻城掠地而论,此番征宋还远远谈不上是灭国之战,但能掳走宋皇一脉,却足以称得上是诛心之战。他甚至相信,此战之后,宋廷已是断脊之犬,无根之木,他日再挥师卷土重来,必是予取予求,所谓华夏江山,迟早会成为金人的牧狩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