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到竹娘那惊人的腰力,以及永远不知疲倦的超凡体力,李中易大有英雄气短之慨:唉,从小就习武,那可真好啊!
说来也是奇怪,折赛花的武艺功夫,远在竹娘之上,却体质敏感,承受不住李中易的姿意挞伐。
夫妻之间的小情调,实在不足为外人道也!
正在途中休息之际,随军参议司的人来报,带着上路的匈奴向导,意见不统一,请李中易定夺。
正想卸掉明光铠的李中易,赶忙抓住机会,命李云潇帮着脱下了严重影响行动自由的重铠。理由嘛,也是现成的,他必须亲自去盘查匈奴的向导。
外罩儒衫、内穿软甲的李中易,一身轻松的背着手,迈步走向参议司的小帐那边,而无视于竹娘一直翻动着的白眼。
参议司的参议们,其实一直就跟在李中易的身旁,而且人数还真不少。
随着李家军的日益壮大,参议司的各种规章制度,也渐渐完善。
按照李中易亲定的标准,必须有两年以上,一线指挥作战经验的军官,才有资格被选拔进入参议司。
这就杜绝了“赵括”之类的“嘴炮”型军官,进入极为核心的总参谋部之中。
当然了,军官进入了参议司之后,锻炼两到三年的时间,掌握了正规化、专业化的参谋流程,还需要下放到基层作战部队,这才有资格再次调回参议司里,成为宋云祥的左膀右臂。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当过一线部队的指挥官,就很容易导致理论计划与实际作战严重脱节的恶劣局面,这是李中易绝对不可容忍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