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逍遥侯> 第1443章 密捕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43章 密捕(1 / 2)

不管是历史上,还是现实中,赵老三都是个好色之徒。

李中易只要想起赵老三曾经欺负了小周后,他的心气就异常之不顺,类似赵老三这种祸害必须阉之!

赵匡胤跪在地上哭哭哀求,哪怕是额头都磕破了,李中易也死活不肯松口。

毕竟,相对于口碑尚好的赵老二,赵老三那就属于坏入骨髓的恶棍,不阉不足以平息李中易心头的怒火。

“你也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饶。”李中易缓缓的吐出一口浊气,淡淡的说,“且去河套修大堤吧。”

从开封到西北的河套地区,相距大约一千余里,在这个难离故土的时代,已经算是非常严厉的惩罚。

“罪臣叩谢皇上的恩典。”赵匡胤心里明白,赵匡义的被阉已经不可避免,与其继续倔强下去,再次惹火了李中易,不如就此收手,以待来日。

望着赵匡胤蹒跚的背影,李中易不禁微微一笑,历史上的宋太祖,你究竟还能玩出什么花样来呢?

打发走了赵家兄弟之后,李中易和往常一样,在火炮作坊内信步游走。

如今,制造火炮的方法,主要是浇铸法。也就是说,事先做好火炮的泥模,再用加热熔化后的青铜液,浇灌于泥模之中。

这么做的好处是,生产火炮的速度,获得了显著的提高。

当然了,凡事有利也有弊,相应的次品率,也跟着居高难下。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次品率已经从百分之七十,降低到了百分之三十,确实十分可喜。

目前,军中已经有五百多门6磅炮和12磅炮,后期生产的12磅火炮,将被配发于水师的战船之上,以提高水师的作战能力。

就目前的状态而言,火炮的生产已经走上了正轨,良品率的提高则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磨。

然而,李中易主导的另一样热兵器,也就是隧发枪,单单是枪管的产量这一件事情,就足以愁死个人。

客观的说,磨出一杆合格的枪管,即使是非常熟练的工匠,也至少需要一个半月的时间。

另外,利用火石的击发装置的研究,一直处于停顿的状态之中,工匠们尚未走到正确的方向。

李中易忽然停下脚步,长长的呼出一口,他脑子里灵光一闪,既然火炮可以用泥模浇铸,枪管难道就不行么?

紧接着,李中易又摇了摇头,浇铸的枪管恐怕就不那么耐用了啊!

如果按照以往铸造火炮的方法,铸造前,要先用沙子或黄泥做成模具,定型之后再用钢水浇灌,之后出来的产品会非常粗糙。

枪管在连续射击的时候,会承受非常大的压力,火药在枪管中连续爆炸推送子弹,会产生高温和高压,这对枪管的要求非常高。

铸造的枪管因为模具的原因会进入沙粒,但哪怕是一颗都会导致枪管的质量急剧下降,这种枪管在使用的时候很容易炸膛伤害到自己。

枪管在整个qiāng • zhī中十分重要,能够控制子弹的运动方向以及速度。如果使用铸造工艺,那么在材料融成液体后,放在固定的模具中,液体中难免会有一些小气泡,制造出来的枪管质地也不均匀,在使用时,可能就会发生危险。

另外铸造工艺所制出来的枪管内膛并不光滑,很可能内应力不够,这种情况下,也影响射击的精准度的。如果通过铁棒钻出孔的枪管,那就不一样了。

李中易轻叹了一声,可惜了,他只是一名医生,如果是机械工业领域的专业,那该多好啊?

不经意间,李中易的视线掠过一门青铜火炮,他灵机一动,利用青铜制造枪管,何如?

想到这里,李中易不想继续待在火炮作坊了,他当机立断,马上赶往造枪院。

造枪院和火炮作坊,虽然同属于军器监,却是相对dú • lì的两个部门。

毕竟,火枪和火炮不同,技术要求也大相径庭,同时,也是为了保密,所以,李中易刻意把枪和炮分离成两个不同的部门。

造枪院位于开封的南郊,这里的规模远远不能和火炮作坊相比,但是,负责守卫的驻军,却足有五百多人。

当李中易赶到造枪院的时候,天色已经擦黑,他只得耐着性子吃过晚饭之后,再召集工匠们一起商量。

结果,李中易刚把想法说完,造枪院的首席工匠潘阿大便摇着头说:“皇上,小人试过青铜造枪管,虽然制造的速度比铁枪管快得多,但是,重量实在太大,一个人端着很吃力。”

李中易趁兴而来,却不能不面对现实,青铜适合造火炮,那是因为炮管很厚,即使有点小气泡,也不影响使用。

然而,利用青铜造枪管,固然制造的速度和产量会显著上升,却有着两个重大的弊端:一是枪管太重了,影响连续发射的频率;二是成本实在是高到可怕的程度。

没办法,锻铁枪管属于绕不过的难关,必须想方设法的攻克!

在造枪院碰了壁的李中易,并没有气馁,造枪真那么容易的话,大明朝怎么可能被野猪皮颠覆呢?

当晚,李中易便住在了造枪院内。陪同而来的李虎,一直担惊受怕,惟恐出事。每隔一个时辰,李虎便要四处巡查一番,以免出现不可测的大事。

清晨时分,李中易早早的醒来,按照往日的习惯,他背着手绕着造枪院的外墙散步。

李中易一边散步,一边琢磨着枪管的问题,蒸汽机器距离太远,不想也罢。

可是,水车已经慢慢的在整个帝国普及开来,能不能用水力钻床来钻枪管呢?

李中易想了很久,始终无法解决水力钻床的技术难点,只得仰天长叹了一口气:攀登科技树没有捷径可走,还是慢慢的磨吧!

在造枪院内吃罢早膳后,李中易接到了缇骑司的密报,说是儒生们达成了一致的意见,打算在李中易回开封之后,给点颜色他看看。

李中易放下手里的纸片,不由自主的笑了,儒生们想给什么颜色他看看,还真是有些小小的期待啊。

当晚,李中易一共接到了五份由各个不同衙门发来的密报,密报的核心内容,都是关于儒生闹事的汇报。

李中易看过了密报之后,不禁微微一笑,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何所惧哉?

几乎在同一时间,京城,滑阳郡王府。

李琼坐在书桌前,一边手抚白须,一边凝神思考。良久之后,他忽然命人去将李安国找来书房。

李安国到了之后,李琼劈头就问:“最近京城里的风向很不正常,你听说了什么没有?”

李安国仔细的想了想,说:“孙儿听说,有人暗中在城里张贴揭帖,大肆攻击当今皇上。”

李琼不禁大吃了一惊,急忙斥责李安国:“这么大的事情,你怎么不事先向我禀明?”

李安国苦笑道:“孙儿只是听说而已,并未亲见贼子就擒,安敢在祖父大人的面前妄言?”

李琼一听此话,不由有些尴尬,是他教给李安国的,遇事不能慌张,务必查清楚再说。

“唉,那些儒生也真是的,皇上携灭江南二国之威回京,他们竟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真的是活得不耐烦了。”李琼大发感慨。

李安国却拱手说:“祖父,以缇骑司和警政寺耳目灵通的程度,皇上即使不在京城里,也不可能不知道这事。皇上那边一直没有动静,以孙儿的揣摩,恐怕是想引蛇出洞吧?”

李琼悚然一惊,随即笑了,摸着白须道:“正青你所言甚是,看来啊,老夫是白操心了。”

李安国却正色道:“皇上罢了孔昆的相位,其实儒生们就应该警醒了,这是无声的严厉警告。”

李琼频频点头,笑道:“皇上曾经说过,秀才造反,三年无成。在老夫看来,恐怕是三十年,三百年也无成啊。”

“祖父,既然孔昆已经罢了相位,以孙儿之见,您和折相公恐怕……”李安国说到这里,故意停留了下来,给李琼留下考虑的空间。

谁料,李琼却抚须大笑不已,夸赞道:“正青果然是大事不糊涂!”

“正青,汝父乃是当朝大九卿之一的判军器监,老夫又是当朝首相,你妹妹是宫里的宠妃,咱们家表面看上去气势正盛,实则暗藏祸患。”李琼的端起茶盏喝了一口,又道,“等皇上回京料理了那帮子儒生之后,老夫就该乞骸骨,归家养老种花了。”

“英明莫过于祖父!”李安国纳头就拜,拜得异常之服气。

“老夫年事已高,汝父为人憨厚老实,咱们家的将来,还要靠正青你光耀门楣呐。”

自从孔昆被罢相之后,李琼就一直在寻找一个合适的时机,打算从首相的宝座上退下来。

早在前朝时期,李琼和李中易还是战略盟友之时,李琼就已经非常了解李中易的脾气和秉性。

李琼想得很通透,他年事已高,即使继续待在首相的位置上,也没几年了。

与其令李中易碍眼,不如主动求去,那么,以李中易的脾气,肯定会推恩到李虎和李安国的身上。

按照李琼的盘算,李虎是个乖顺听话的性子,即使摆到内阁之中,也不过是个李中易的传声筒罢了。

更重要的是,皇六子的生母便是李七娘。若是,将来皇六子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自然需要身为舅父的李安国的照应。

到时候,说不准就会出现一门三相的大好局面,那才是整个滑阳郡王府真正荣耀的时候。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