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木轮年年增,农家的日子过得不紧不慢,转眼间,已过四年,又是一年春时。
……
……
才是五更天,公鸡打鸣,天边也只是微微泛光。
知晓今日有要事,樊凡起了个大早。
青袍加身,带上巾冠,樊凡从当年的小胖子长成翩翩少年,模样长得端正,尤其是那双黑亮的眸子透着精光。
遗传了樊父高大壮实的基因,樊凡身子比同龄人高了半个头,若是不熟知,怕是会被认作十二三岁。
院子外头已有打水哗啦啦的声响,厨房里亦透着火光,自是樊父樊母在忙碌。
不一会,饭桌上端上了一大碗面,外加几道小菜,张氏趁着樊凡吃面的时当,一头替樊凡收拾书箱,另一头又絮絮叨叨地说着:“多吃点,今日到县学里考校学问,听夫子说,这次是督学老爷亲自主持,估摸得站上半日,也不知道何时能吃上午饭,吃饱了不挨饿。”
“娘,知道啦。”樊凡应道,果真把一大碗面吃得干净,这时,樊父已把马车赶到了院子前。
登车出发的时候,张氏又叮嘱道:“好好应答,咱也不是为了让督学老爷瞧上眼,总归县里的许多学童都去了,肚里头有的学问,也该拿出来晾晾。”
原来,今日樊凡要代表樊氏族学去往县里,接受督学老爷的考校。
督学,也就是学政,掌管一省教书育人和科考选拔的官员,说得通俗一些,便是学子从录取童生到中举此间,都由朝廷委派到本省的学政说了算。
原本学政到各州各县视察,多数是考校生员(秀才)的学问,谁料今年学政不按套路出牌,早早便说了此番下来,只考学童,不见生员。
如此,倒是绝了许多生员想趁机讨好卖乖的想法。
故张氏叮嘱樊凡看重此事,好好表现,倒也正常。
……
……
到族学门前的时候,陈家笙也正好赶到。夫子昨日定了,先在族学前碰头再一同出发去县学。
樊凡与陈家笙均换乘到夫子的马车上,紧忙往县里头赶,要在日头出来前到地方。
陈家笙应是紧张了,手里提着一卷《论语》,仍在絮絮地低声念着,眼圈又黑又重,怕是昨晚点灯熬夜背诵了一宿。
也无怪他,他今年十四了,到了科考的年纪,得此机会到一府督学面前,自然是想好好表现的。
樊凡则不然,他明白,得一人赏识青睐,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科考一道上,靠着上头的青睐,一路通关上榜的例子不是没有,但却不多,终究要看的是学识、本事。
如此想来,樊凡无他求,故只是把此当做普通的考核,乐得轻松。
夫子看到陈家笙和樊凡二人截然不同的表现,颇是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