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隐农道:“道长,我也略知针道一二,但观贵教针法神妙,有些不明之处想向您讨教。”
青玄道长道:“姜先生不用客气,但说无妨。”
姜隐农道:“一般针道都在患处周围落针,但贵派针法却从不在患处落针,不知为何?”
青玄道长笑道:“青城九针针法传自上古,《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其又言:‘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气血,各守其乡。’此乃青城九针要中之要,典中之典。
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生,而泉源不竭。
《尚书·大禹谟》曰:‘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我教针法强调求‘中’,子曰:‘叩其两端,执其中’。青城九针行针理法就在于求中,在阴阳中求中,在正反中求中,在有无中求中,在生死中求中!”
姜隐农一听,恍然大悟,连忙追问:“针道《四穴总歌诀》中曰: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为何我按此歌诀下针,效果并不明显?”
青玄道长轻轻呷了口茶,道:“应该再加上一句:心胸内关谋。变成五穴歌诀: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心胸内关谋。这样更全面。
青城九针针法强调:六、三、二、一。即六经、三焦、阴阳、阿是。
肚腹属于中焦,肚腹位置的症要在阳明经上找阿是穴,三里穴仅是为了定位阿是穴,在阿是穴下针比在三里穴下针疗效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