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他为什么不更仔细地想想呢?
建国一个月就把刚刚任命一个月的一部尚书拉下马,把一个政府gāo • guān拉下马,那么到底是尚书的问题还是皇帝本身的问题?
而且孔拯完蛋、山东系覆灭这种事情对大明朝真的有好处?
孔拯无师自通,忽然明白了这个道理。
他参透了苏咏霖为什么要把霍建白的奏表直接送到礼部来、而不是直接处理掉的原因。
朝政之道就是制衡之道,燕云系现在属于强势一方,想要趁乱把山东系一口气干掉,但是这不符合皇帝维持朝堂稳定的制衡之道。
大明朝初建,继承自总务局时代的四大势力之间的平衡也重建于大明朝堂,此时正是稳定的时候,且大明朝初建,急切的需要稳定,需要办事,而不是无休止的权力斗争。
皇帝可以拉拉打打把朝堂各方势力维持在一个相对平均的水平,但是绝不会任意毁掉某一派系,除非这个派系脑子坏了要造反。
山东系这一次确实做的有点过分,引得皇帝出手打压。
但是皇帝并不想一棒子打翻一船人,只是想要杀鸡儆猴而已。
而霍建白看孔拯不爽,心急了,急着要把孔拯和山东系一起干掉,但是他却根本没有想到苏咏霖根本不想拿下孔拯。
退一万步说,就算皇帝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的想法,哪有开国一个月就因为一些不长眼的家伙直接把礼部尚书拿下的?
就算是做样子也不能这样做。
所以霍建白明显就犯了急功近利的错误。
孔拯想着要是自己是霍建白,就应该自己和自己的帮手一起唱一出双簧。
帮手上表要求严惩孔拯,最好罢黜他,还要向他问罪,甚至于问斩,给新朝大刀开开光,总之怎么严厉怎么来,上表的人数不要多,但是也不能少,必须要给皇帝留下深刻印象。
然后霍建白本人应该上表为孔拯申辩,给他说好话,向皇帝求情,请皇帝不要严惩孔拯,而要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驳斥那些要求严惩孔拯的意见,自己做好人。
如此又能得到皇帝的好感,也能得到不明真相的山东系官员的好感,还能得到顾全大局宽宏大量的名声,有助于得到朝中各派系官员的一致好感,一举多得。
可是霍建白没有这样做,而是带领自己派系的力量一起向孔拯发起进攻,试图痛打落水狗,把自己一棒子敲死。
这样只能加剧幸存的山东系官员对霍建白和燕云系的痛恨,也会引起元从系和外族系对霍建白的戒备。
逞口舌之快,却随之丢了人望,霍建白的政治水平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