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交通不便,消息闭塞,这事还没有传到萧彧耳中。
萧彧知道,这其实也不过是自然现象,所谓的天降火球,只能是陨石坠落,不过陨石坠落下来还能烧房子的,倒是不常见,看样子这次陨石还挺大的。
裴凛之回京只待了两三日,便返回豫州去了,今年异象频发,怕是真要起战争,还是尽早去练兵部署比较好。
入夏之后,长江流域雨水非常少。收了早稻之后,不少地方晚稻都种不下去。幸而各地的水利设施修得还不错,缓解了旱情。
早稻没受什么影响,依旧是大丰收,百姓仓中有余粮,倒也不那么心急,种不了水稻的,便种些耐旱的黄豆,多少能收一点。
南方干旱,北方却出现了数十年难得一见的暴雨天气,整个黄河流域都在下雨,并且连绵不绝,下了半个月。
黄河水位暴涨,关中的渭河与泾河更是出现了百年难得一遇的大洪水。
关中平原正等着收割的麦子被淹了半数,数日后洪水退去,麦子全烂在了泥水中,颗粒无收,损失极其惨重。
关中平原是西戎粮仓所在,如今收成受这么大影响,是一个巨大的隐患。萧彧和裴凛之都预感今年这一仗在所难免。
黄河流域的粮食作物都是收一季,若是一季没有收成,那就等于这一整年都没有收成,百姓家中余粮是绝对撑不到第二年收成的。
更何况前年还发生过旱灾与蝗灾,才隔一年又发生水灾,家底再丰厚也经不起这样的消耗。
洪水过后,安国境内陆续出现了一些逃难的西戎百姓,这些人拖家带口,不惜冒着杀头的危险,越过两国边界,逃到了安国境内。
西戎对叛逃的百姓处罚得异常严重,如若被发现,便处以极刑。但人们还是愿意冒险越界,因为不逃出来,留在西戎也是死路一条。
刚开始只是零星的南逃之人,到后来,竟是大批大批的难民,仿佛被驱赶的羊群一般,越过两国边界,冲向安国。
第169章合纵
面对如此多的难民,驻守边境的将领自然不敢掉以轻心,连忙增兵加强巡逻与防守,不再放难民入关,因为担心其中混入了西戎细作。
难民们都在关口前齐刷刷地跪下央求:“官爷,求求你们,行行好,让我们过去吧!我们也是走投无路了,若是还留在西戎,就要成为戎人的口粮了。戎人缺少粮食,便要杀我们当口粮。”
难民都是西戎境内的汉人,他们平时在汉中平原耕种,向西戎官府缴纳重税,替西戎养兵养朝廷。
然而遇到事情的时候,第一个被牺牲掉的也是他们。这一次关中平原发生严重洪灾,房屋毁损,粮食颗粒无收,然后朝廷的赋税却分毫不能少。仅剩的余粮交了税之后,家中是连锅都揭不开了。
西戎朝廷却不会对他们有任何同情,更不可能从官仓中拿出粮食来赈济他们。更何况西戎本身也缺粮,如此一来,汉人便成了西戎人的储备粮,女人与孩子尤其受欢迎。
边关将士听到这个,顿时想起了传说中的两脚羊,当初胡人大乱中原的时候,一旦缺乏口粮,就杀汉人充饥,还给汉人起了个名字,叫两脚羊。
没想到这种事直至今日还未绝,实在是令人发指。
边关将领听说此事,便向州刺史请示,刺史也不及向朝廷汇报,便作主将难民放入。
不过要求对难民进行严格的盘查,以免有西戎兵混在其中。同时也要加强戒备,西戎兵极有可能就跟在这群难民后面,随时会袭扰安国。
果不出所料,难民后面就跟着大群的西戎骑兵,他们在难民中掳掠女人、孩子和财物,手段之卑劣,令人发指。
西戎骑兵还结成上百人的小队,越过边境,偷袭安国境内的村镇,往往是抢到粮食就走。他们都是轻骑兵,来得快去得快,每每等安国将士赶到,敌人便已经逃了。
好在并没有太大的人员伤亡,因为地处边界,躲兵乱已经成了百姓本能的反应,损失最多的往往是粮食、牲畜等财物。
裴凛之早就注意到了这些,写奏章回京,向萧彧禀告自己的出兵计划。
萧彧知道跟西戎一仗在所难免,便准了奏,命闵翀安排后勤,为大军开拔西戎铺后路。
其实安国不少地方还在遭遇严重旱情,按说并不适宜打仗,所幸这两年种植杂交稻,粮食丰产,家家有余粮,即便是秋季颗粒无收,百姓也不用担心饿肚子。
朝廷就更不用担心了,粮仓都是满的,广、交、崖三州不受旱情影响,粮食丰产,可以为朝廷提供源源不断的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