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1章(1 / 1)

席氏重工年轻的总经理选择了成仁。

这一幕被不远处的媒体记者拍了个正着。以一杆笔走天下的首席记者自认见惯了人鬼蛇神,也被今晚这一幕深深震撼。媒体人似乎从不远处那个年轻男人的背影中看见了一种久违的“入世”感,高如号令天下,低如舍身向死,他都入世入得那么好,不落风骨。

资深媒体做事自然和小年轻不一样,明白这一行做事不仅要讲究真相,更要讲究风向。遂立刻向一旁在场的政界领导请示:“您看这件事?”

报,还是不报;如果报,能报到哪种程度?

毕竟,这样一桩恶性大案,一旦开了口子见报,公众如潮水般的反应是可以想见的。

领导也是个有魄力的,似乎也有一部分被席氏重工和席向桓的表现打动了,大手一挥做了指示:“报,完完本本地报,真真实实地报。”

“好!”

隔日,新闻出街,“席氏重工基建项目现场发生爆炸案”的头版头条刷遍了大街小巷。媒体报导、专家点评、业内预测,将“席氏重工”推向风口浪尖。与其他意外xìng • shì件不同的是,席氏重工的这次意外事件几乎可以确定未来的一片惨烈。分析师只认钱不认人,负责跟踪席氏重工的各位研究员们连夜赶写了一份份报告,如雪片般发至公众面前:席氏重工一旦推倒重建,将损失数十亿。

股价应声而跌。

席正惜女士被这飞来横祸击倒,血压出现问题被紧急送进了医院,险险保住一命。席董事长不在,席氏重工就只剩下了席向桓。大难当前,席向桓掌舵之下的席氏重工表现出了和母亲掌权时截然不同的风格。这就是一个老实人的窝,与前任董事长强调“流血、牺牲”不同的是,现任最高长官的席向桓反复强调的是“本分、良心”,底下人自然跟着照做,于是股价应声跌得更惨烈了。

两天后,一篇深度报导横空出世,正是出自当晚目睹了爆炸案一线情况的知名报刊首席记者之手。

首席记者主笔,功力了得。

媒体人看问题,自然和资本圈分析师不一样。分析师都是抛开良心做事的主,天灾人祸对他们来说都能用“黑天鹅”三个字形容,落脚点永远都只在利益二字,其他旁的别的情感因素对他们常年历练而成的铁石心肠而言,根本无关痛痒。

但媒体人不一样。

中国的媒体人向来是最奉行理想主义的一类人,他们追求真相和公义,也追求人性和良心。一个人做到首席记者,那就更不一样了,这意味着他很可能是那一种要么不出手、一出手就必须力挽些狂澜的战将。

一篇深度报导,将当晚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公之于众:席氏重工是如何单凭质量二字一力顶住了恶性意外事件的伤害,又是如何一肩承担起一线员工的生命重托;席氏重工年轻的总经理,更是如何在明知前方死路一条的情况下,仍然选择道义成仁的。

来迟的真相,掀起了更壮阔的舆论声势。

人们既震撼,又感动。朝闻道,夕死可矣。这个“道”是什么,千百年来,谁说得明白。席向桓用不辩驳只成仁的方式向所有人告知了他的“道”,他信这个,夕死可矣。

汹涌的声势一夜间如潮水般涌向席氏重工。

连寻常老百姓都纷纷跑向席氏重工的项目现场,鲜花礼物堆满一地,用无声的方式感谢过硬的基建质量一力扛住了这方圆百里的百姓安全,没有让爆炸事件让这里血流成河。

股价是最反应人心的,在声势浩大的应援之下,席氏重工股价绝地反击,上演了一出人性战胜资本的漂亮反击战。甚至有人在投资者峰会上号召,要人人出一份力,共同让席氏重工这样的良心企业度过难关。

中国十四亿人口,信心永远比黄金重要。

这一条硬道理,又一次被证明是对的。

唐辰睿第五次打电话给席向晚,电话终于接通。尚未等他来得及说什么,只听见向晚的声音匆匆传来:“我现在很忙,一会儿打给你。”

这句话唐辰睿已经听了整整一周。

从席氏重工发生爆炸案意外开始,席向晚的电话就开始处于难以接听的状态。偶尔一两次接起来,也是匆匆别过,只说一会儿打给他,但唐辰睿始终没有等到过她的“一会儿”。后来他明白了,她心里挂了家人,再没有位置给他了。

席家出事当晚,席向晚就回去了席家。幸而有她,席董事长被击倒送医院,席向晚临危不乱,当席向桓一大早从项目现场赶至医院,被医生告知席正惜女士已脱离危险期,幸好有席向晚小姐及时送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