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蒲笙拿出自己的任务卡,“我需要借最喜欢的东西,你们可以把最喜欢的东西借给我吗?”
阳黎是文科生,很会拽文嚼字。
任务卡上写‘最喜欢的东西’,并不一定是蒲笙本人最喜欢的东西。
就比如,现在其他选手完成任务,都会跑到观众之间请求:
“可以把你的保温杯借给我吗?”
“请问,你的摄影机可以给我用吗?”
“孟导,你的假发借我一下。”
所以,按照这个理论,借物的时候,目标物品都跟在‘你的’后面。
所以,不是自己最喜欢的东西,而是被借对象喜欢的东西。
小朋友们听到蒲笙的请求,纷纷翻找自己口袋。
“我最喜欢吃的巧克力,哥哥给你用!”
“这是我特别喜欢的小陀螺,你拿去吧。”
“蒲笙哥哥,这个小娃娃是同学送我的生日礼物,借给你用。”
“谢谢你们。”蒲笙在中间挑了挑,不知道应该选哪个。
如果按照‘最喜欢’的角度来看,这些东西似乎不符合要求。
“蒲笙小哥哥。”旁边,有女孩子扯了扯蒲笙衣服。
蒲笙认识她,是早上要拜祁唯羿为师的女孩子。
“我可以把这个借给你,但是你要还给我,还要答应我一个条件。”女孩子勾了勾脖子,一条项链露出来。
她打开项链,里面夹了一张全家福。
“这是我最最最喜欢的家人,这辈子不会有更喜欢的了。”
蒲笙眼睛亮了一下,问,“什么条件?”
女孩子指了指对面,正懒洋洋打盹的某只崽。
“你必须告诉我,他叫什么名字!”
今天祁唯羿故意捉弄她们,吊了一早上,就是不肯说名字。
按照规则,嘉宾主动询问,蒲笙可以告诉他们队友的名字。
“他叫祁唯羿。”蒲笙回答。
女孩追问,“齐?齐天大圣的齐?”
“不是。”蒲笙摇摇头,从地上捡起一根彩色蜡笔,在任务卡空白处一笔一划写出来。
小班九十位熊孩子眼睁睁盯着任务卡,仿佛要把这三个字,印入灵魂深处。
**
蒲笙借物环节耽误太久,最终成绩只能排在中间,遗憾的与总决赛擦肩而过。
按节目组规定,每组前两名,才可以参加最终决赛。
不过,比起毫无卵用的总决赛,A组组员更好奇:为什么B组会帮蒲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