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科技幻想>我在红楼修文物> 136、第136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36、第136章(2 / 4)

四月里,内务府指定了皇商薛家采购玻璃,供应宫中。十六阿哥孝敬,先将慈宁宫的主殿和寝殿都换上了玻璃窗。太后觉得新鲜,加之屋里敞亮了不少,便命十六阿哥将畅春园的太后宫也都安上玻璃窗。

这样两处,走的是市面官价,一下来就是近五千两。这利润一出来,转眼又被十三阿哥他们投入到玻璃厂里去,一面要忙着修窑炉,一面要请有经验的工人,这五千两银子几乎是一眨眼就没了。

除了内务府之外,京中其余王公贵族,也瞧中了这玻璃的好处。

诚亲王给他手下那些饱肚宿儒们所在的“编书处”都安了玻璃窗,免得书房太暗,一个个都熬坏了眼睛;平素最爱显摆的康亲王与简亲王府也大手笔地给整个王府都换上了玻璃窗。京中百姓开始渐渐知道了“玻璃窗”这件稀罕物事,听说了种种好处,自是艳羡不已,只是这五两银子一平方尺的官价着实不是平民小户能抛费得起的。

然而随着京里安“玻璃窗”的人越来越多,也渐渐有人盯上了十三阿哥的玻璃厂,最直接的一桩,便是有人来打听产平板玻璃的工艺了。

石咏他们的玻璃,与眼下这个时空里其他的玻璃工艺相比,不过就是这么些优点:颜色纯净、没有气泡,因此显得透亮;压成平板,厚度均匀、规格统一,因此能一块一块安置在各家各户的窗上;此外对于石咏他们而言,这些玻璃的成本可控,这就意味着他们有可观的利润,能够继续推动生产规模的扩大,实现量产,从而进一步压缩成本,为将来的“玻璃平民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可是这可观的利润也吸引了旁人,平日里就有人在十三阿哥的玻璃厂外面探头探脑的,见到工人收工了回家,便赶上去问东问西的,言语里不外乎是拉关系、套交情,就是想问出来这些玻璃到底是怎么产出来的。

石咏他们的琉璃厂,与隔壁造办处的琉璃厂其实差不多,除了一台用于压延法压制平板玻璃的设备之外,就再没有其他特殊的设备了。整个玻璃制作工艺不过就是将玻璃料在一个小型炉窑里烧融搅拌,之后再压成平板,最后将玻璃送入退火窑退火,以减低玻璃材料自身的“热压”,防止玻璃成品在冷却过程中发生“冷爆”因此而碎裂。

因此即便有人问出这些,也对那些一样起意造玻璃的人,没有半点帮助。

九阿哥就是如此,盯着桌面上几幅满是气泡,隐隐带着些绿色的“平板玻璃”,脸色阴沉得吓人。

“你们自己看看,这做出来的,连西洋进口的窗玻璃都不如,与老十三家里那些根本没法儿比!”

九阿哥是京里有名的“财神爷”,生财有道,京中的茶、米、盐、丝、铁……至少有一小半产业与他有关,每年的进项少说也有十万两银子。此前这些银钱他都毫不吝啬地交到兄长八阿哥手里,八阿哥那个“宽和”、“仁善”的名声,也与九阿哥的支持脱不了干系。

九阿哥既然盯上了玻璃,就不容许自己手下做出来这种贻笑大方的东西。

对面的管事赔笑道:“九爷,工匠们都还在尝试。我们事先打听得没错儿,那边确实是请了几位山东颜神镇的工匠,我们这边请的也是完全一样。请九爷稍候几日,等下一炉、下一炉烧出来……”

九阿哥气极反笑,问:“那你有没有问过那些颜神镇的工匠,他们可曾造出老十三他们那样的玻璃没有?可曾见过没有?”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