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英抿着小嘴直笑,自己抱紧了手炉,冲石咏点了点头。
石家女眷张罗的粥棚很快就供应上了热粥。石大娘与二婶王氏都很熟悉这地方,此间甚至还有人能认出她们,向她们打招呼:“石家娘子,几年不见了!”“这热乎乎的粥水,难为你们想得周到!”
而如英则是头一回来南城这样的地方,所见皆是贫苦百姓,尤其是那些受了伤的妇孺。她难免动了恻隐之心,带着望晴望雨两个,亲自去将粥碗递给那些走动不便的灾民。
“谢谢女菩萨!”人们一面喝着热粥,一面含含糊糊地谢道。
到了午后,北风依旧在刮,雪倒是渐渐地停了。营造司的工匠们临时设计,带人搭建的“半沉降式”临时住所已经初具规模。石咏钻进去试了试,觉得果然自带挡风保暖的作用,地上铺着厚厚的茅草,上面垫了一层芦席,倒是不冷,只怕受潮,但是等有了炭盆,一烘干就不怕了。
只是这临时棚子里面非常阴暗。石咏便命李寿取了二十盏煤油灯来,点着了将亮度调制合适,连续点个十几天应当没有问题。
内城不少富贵人家也听说了消息,渐渐也有东西送到外城来。
先到的,是荣府的人。
早先荣府听了石家家人前来告罪,说是外城受灾,石家前往赈灾去了。荣府里盼着如英过府赏雪的探春等人自是失望。几个姑娘商量了一回,便各自拿了一个月的月钱出来,老太太、王夫人等也各自添上些意思一回,购了些米粮之类,送到外城。另外,探春担心城南那里缺人手,特地叫林之孝家的安排了几个仆妇与小厮,到城外来帮忙,只命林之孝家的来寻石大娘,听石大娘的吩咐便是。
石家人手本来不大够,荣府来人之后,立即轻松很多。
此后,除荣府之外,内城陆陆续续有来人,大多捎了米粮、寒衣、药物、木炭之类的过来。
这时候乐凤鸣带着大夫也已经将重伤员全部救治过,开始处理轻伤员。
石咏松了口气,晓得情势已经大致稳定下来,最紧急的问题大致都已经解决了。他松了口气,转身过来查看各府送来的物资。
这些物资大多靠各府的管事发放给灾民。有些管事乐得宣扬,一面给东西,一面说:“你们都好生记着,这是我们郡王府福晋给的恩德!”巴不得百姓们一起帮着歌功颂德,每天念诵一百遍。
也有些管事闷声不响,只管将寒衣一件件送到灾民手里。石咏一瞅:认得的,这不是金鱼胡同的大管事吗?
石咏转了一圈,见有人拉了一大车炭过来。他心内算算,有了这些炭,灾民们就能够在这里一直支撑到各自归家的时候了。
可是待这一车炭拉到眼前,石咏皱起了眉头,道:“这炭怎么是湿的?”
湿炭不完全燃烧,会产生大量一氧化碳,严重时可能引起中毒。这些灾民聚在这种“半沉降式”的临时棚子里,人数众多,空气本就浑浊,再加上用这么些湿炭……
随车一道过来的管事见石咏是个衣着寻常的年轻人,登时白眼一翻:“你管得着么?”
这管事见到远处荣府的管家娘子林之孝家的也在,连忙开口招呼:“林大娘!”
“哟,钱大管事,您怎么也来了?”林之孝家的放下荣府那一摊,赶过来见这姓钱的。
“还不是看西府老太太发了善心,咱们珍大爷抹不下这个面子,总得寻思着做点儿什么,可又不敢越过了老太太去,这不,这几篓子炭昨夜打湿了,放着也是放着。我们爷就命拉到这儿来……”
石咏在一旁听了半天,总算悟过来,感情这是宁府啊!
以前曾听说宁荣二府各自财政早已分开,果然今日这赈济之事,也是两府各行各的。只是荣府是姑娘太太们发善心,正儿八经大家筹银子换来的米粮。而宁府就把自家不要的湿炭拉来——这算什么,废物利用?
若是湿炭用起来没有毒性,石咏可能也就不管这事儿了,但是燃湿炭可能会令人中毒,这事儿石咏不能不管,当即伸手一拦,说:“不行,燃湿炭会令人中毒,严重的可能致死,就算是赈济,也不能用这种东西。”
那钱管事早先已经翻过一回白眼,此刻更是提高了声音,尖声道:“你谁啊!我们府往外舍东西,你也好意思拦着?”
石咏也不是吃素的,当即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们自己知道不该用湿炭,反而用这种东西拿出来赈济,这不是赈济,这是害人!这里的百姓是受了灾的灾民,不是替你们来消耗这些不能用的湿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