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安门的声音与西华的不同,雄浑而苍凉,甚至有些含混,就像是早先他立在券门之中,听见疾风穿过券门,诉说这城门在此屹立千百年,历遍的沧海桑田、世事变迁。
“你不是傅云生?”那声音在石咏耳边陡然响起,嗡嗡嗡的,震得他耳鼓生疼。但石咏保持了冷静,稳稳地答道:“我不是,但我是傅云生的后辈。”
“听西华说,你要找人?”
石咏连忙应下,转向城门北面,望着皇城外风雪之夜的茫茫夜色。他着实没有半点把握,在这里纵声一呼,当真能让虎符听见么?更要紧的是,虎符真能将五凤待回城里来么?
“那你暂且稍待片刻,等会儿还有人来,你们一起找便是!”
这是已是深夜了,石咏立在城门上,放眼望去,整个京城都笼罩在一团风雪之中,地安门附近就只有供城门卫歇宿的那间小屋,此刻还亮着一盏幽灯。
“等会儿还有人来?”石咏吃惊不小。
“这片刻都等不了?有人可是在这儿等了千百年的——”地安门淡淡地反诘。
石咏听见这一句,迅速起了一身鸡皮疙瘩。远处鼓楼的更鼓声响起,眼看就要到子时了:在此等待了千百年的,究竟是人还是魂啊!
就在这时,门楼下那城门卫的灯突然熄了。方圆数十丈之内,唯有这座地安门门楼上有灯火。四周万籁俱寂,石咏的耳边唯有那呼啸的风声。
就在此刻,忽听轻轻“嗒”的一声,有人踏足在地安门门楼的阶梯之上。
石咏一颗心立即吊到了嗓子眼,无数关于这地安门的传说顷刻间涌上心头。其中最出名的一个,是说曾有一对夫妇在此告别,男的出征,女的曾亲手奉上一双绣花鞋以喻平安归来,两人相约在地安门相会。后来男的战死,魂魄归来,一直候在这地安门外,进不了地安门;女的亦孤独终老,始终盼不来归人,一缕痴念,魂魄便无法托生,始终留在地安门以内,出不了地安门。
因这传说在,所以常有人说,在这地安门附近,切莫深夜问路,怕触动了伤心的魂1。
在这一刻,石咏终于明白早先那对城门卫为什么会诡诡一笑:原来在这午夜时分,地安门竟是不会关闭的。而依照地安门本门的说法,还有人也像他一样,会来到这地安门门楼上,等待归人。
——那真是千年的幽魂,要呼唤出征的良人么?
城门上虽冷,片刻之间,石咏背心却出了一身透汗。
“嗒”的又是一声,又是一声脚步声传来。
石咏立在门楼上,脑海中飞快地转着,回忆一切与地安门有关的信息。他陡然记起什么,立即起身,提起他早先提上门楼的那一盏灯笼,来到门楼的楼梯跟前,持灯笼一照。
正沿楼梯上来的人显然也是吃了一惊,扬起一张满是皱纹的脸,与石咏面面相觑——不是别个,正是那位住在百花深处大杂院里的老妇人。石咏曾听蒋大娘他们这些邻里提过,老妇人直至如今,都会每日前往地安门等候她的亲人归来——只是石咏从未想到,竟会是从这个时辰就开始等起。
石咏一见,立即将灯笼的提手往门楼上一嵌,自己快步冲下楼,来到老人家身边,赶紧弓下腰,老老实实地伏在老妇人面前。老妇人没有多问多说,仿佛早已习惯成自然,老人家颤巍巍地弯下腰,将一双胳膊缠着石咏的脖子,就像几年以前在百花深处胡同那样。
石咏一使劲,将老人家负在背上,双手勾住老人家的膝弯,余光望见老人家足上依旧是一双簇新的绣鞋,绣鞋却早已为风雪打湿,不复昔日那般光鲜模样。
“你们原来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