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孙夫人向来不迷信家世,冯家还不是说到就倒?
她也知道,胡莺莺暂且没有给闺女定下来的心思,可孙夫人等不及了。
等孙大人一到家,孙夫人便提及此事,孙大人没多久便应了下来。
第二日他遇到了刘二成,亲自提到了此事。
若是论两家门第,绝对是孙家压迫性地凌驾于刘家,换了旁人不知道得多高兴,可刘二成只笑道“承蒙孙大人看重小女,只是我还要与我夫人再商议。”
孙大人点头,他既然来了这个口,基本就是能定下来了,否则刘二成这人也太不识好歹了。
刘二成回到家与胡莺莺一说,胡莺莺无奈“糕糕才六岁,孙家就如此迫不及待,好几次玩笑话听听也就罢了,怎的还当真了?”
孩子还没长大,谁也不知道会长成什么样子。
刘二成其实能理解“若是论京城习俗,一般好些的亲事都是两下里青梅竹马,小时候便定了的。这也不稀奇,孙茂想必也是个不错的孩子。”
他当然也只是说说,最主要还是看胡莺莺得意思。
胡莺莺思虑再三,决定要探探糕糕的口风,若是糕糕与孙茂处得好,那俩孩子私下里定一定也好,平日里多走动一番,与二成仕途也是大有裨益。
她找了一日随口问了一句“糕糕,你每回去孙家都玩的开心吗?”
糕糕正喝粥,下意识想到孙家的肖正言,抿唇一笑“孙府的人都很热情,糕糕很开心的。”
她的正言哥哥次次都给她准备的有好东西,正言哥哥待她的那种好,是与其他人都不同的。
胡莺莺见糕糕面上甜蜜的笑意,心中慢慢打转。
女大不由娘,有时候她也是真的不敢随意揣测糕糕的心思。
胡莺莺把这事儿同夏氏一说,夏氏大力支持。
“你年轻,不知道好些人家都是打小儿就盯上了那些高门大户家的公子哥儿,这所幸是孙家看上咱的,若是错过了,不知道哪家的姑娘都要硬往上凑了。”
这么一说胡莺莺也记起来了,崔氏同她说过,不少夫人喜欢带着女孩儿去孙府做客呢!胡莺莺是觉得糕糕蛮喜欢孙府,孙府又这般主动,便意思不声张,只是两家多走动一番。
孙夫人已经非常高兴了,她是真喜欢糕糕,私下里便让孙茂也多去刘府。
孙茂便偶尔要带着肖正言一起去孙府,糕糕每次也都高兴得很。
家里几个孩子一起玩,胡莺莺瞧着也是非常和谐。
刘梅花如今也是一儿一女,老大梦姐儿与糕糕差不多年纪,老小顺溜也差不多两岁。
因为来了京城之后一直都是受爹娘哥嫂照顾,刘梅花与李大林心里都不安,他们两个都是想留在京城的,但是靠自己的话真不容易。
这两口子便十分下劲儿,每日里早出晚归地趣看包子店,家里孩子竟然也顾不上了。
还好刘家下人足够,加上夏氏照看,也没什么大碍。
可夏氏逐渐瞧得出来这梦姐儿似乎对糕糕有些意见。
比方说糕糕穿着小子得衣裳去读书,梦姐儿就到自己姥姥跟前说道“表姐当真胆大,若是被人知道了岂不是要说舅妈没管教好?”
原本夏氏觉得这孩子还小,说那些大道理她也听不懂,可自打孙茂往刘府走动,梦姐儿就更让她头疼。
丫鬟看见了好几回,梦姐儿抓着孙茂说话,人家孙公子碍于脸面不能不搭理她,但这样下去,肯定是不好的。
夏氏再如何疼外孙女,心里多少更偏向糕糕。
她把梦姐儿叫到跟前“你舅舅与你舅妈待你如何?”
梦姐儿沉默一瞬,舅舅很好,也很忙,平素不大管家里的事情,舅妈也很温柔,但对她肯定不如对糕糕。
她不说话,夏氏急了“你想什么呢?”
梦姐儿微微摇头“姥姥,梦姐儿什么都不敢想,舅舅与舅妈待我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