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不要吵,你们都比师厉害。”覃亦临稳住他们,提议,“这样,我们先来一起背诵一遍吧。”
“好~”
覃亦临起了个头,同学们完完整整背诵整首《春晓》。有的小朋友背诵时口齿不清,听起来怪可爱的。
“真棒!”覃亦临竖起大拇指,为大家点赞。
按照节目组分配的任务,他只要让孩熟悉《春晓》这首诗,就算完成授课任务。
现在,每个孩都会背,等于他抽到了送分题。
不过,覃亦临并没有因此,改变自己教学计划。
他提问,“既然你们会背这首诗,那你们知道诗的意思吗?”
这个问题难倒了所有小朋友。
四五岁的小朋友,背诵诗文,大多是迫于家长要求死记硬背的,谁会管意思?
覃亦临看他们的表情,就知道孩子们不懂,于是用尽可能浅显的方式讲,“《春晓》这首诗呢,的正好是现在这个时节。第一句‘春眠不觉晓’,意思是到了春天呢,睡眠质量比较好,一觉醒来就大天亮了。”
“不对!”戴帽的小男孩站起来,大声说,“我半夜要“尿”“尿”,才不是一觉醒来呢。”
“哈哈哈哈!”周围小朋友他。
男孩又说,“妈妈说,如果我不起床“尿”“尿”,就会“尿”床。四岁还“尿”床,幼儿园的小朋友会话我的。”
“哈哈哈哈哈!”幼儿园的小朋友已经开始嘲笑他了。
“半夜“尿”“尿”不丢人,至于“尿”床…你可以不告诉大家。”
“我已经知道啦!”坐在他旁边的男孩说,“你半夜“尿”床,我回学校要告诉默默!”
“你不准告诉他!”男孩恼羞成怒,扑过去要捂住他的嘴。
安静有序的课堂,瞬间变得“乱”糟糟的。覃亦临却没有制止他们玩闹,而是等闹够了才问,“春眠不觉晓的意思,大家记住了吗?”
“记住啦!”小朋友们异口同声回答。
“好,我们来看第二句…”覃亦临没有耗费大量时间,分析诗的作背景,而是用非常浅显的描述方式,把整首诗铺开,变成大家都会经历的日常片段。
四句诗讲完,小朋友们弄懂这首诗的意思,叽叽喳喳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