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新书> 第525章 老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25章 老友(1 / 2)

司隶洛阳城中,坐着一个病怏怏的老人,昔日还算仙风道骨的容颜光彩不再,皮肤呈现出冷灰蜡黄般的色泽,来看他的医者都说,刘歆大概是活不到秋天了。

但他好歹还能坐立自如,不至于全躺在榻上,嗜书如命的新朝国师哪怕时日无多,却也仍在坚持读书。可惜老眼昏花,再明亮的烛火也看不清竹简上的字迹,只好让他的弟子,那位披露“王莽尚在人世”的魏谏议大夫郑兴念给自己听。

不过,对控制中原的魏国而言,刘歆并非客人,而是王莽为恶天下的“从犯”,他能看到的书籍有限。但有一类文章,第五伦却隔着老远下诏书,让人整理好,一卷卷给刘歆送来。

郑兴还算有点良心,面对诏令,只免冠稽首:“此举有违师徒之义,兴万不能念。”

没关系,空闲的小郎官多得是,于是刘歆就听到了一篇篇前年文官考试的命题作文,题为《汉家气数已尽》,甲榜前十的文章,都叫刘歆听了个遍,名义上是希望老刘歆点评一下后进的文章,实则是让他这个复汉派最铁杆的遗老,来感受一下“时代已变”的事实。

刘歆倒也不气,像他这样的大文学家,骂人都是不吐脏字的,听罢杜笃文章后,评价是:“辞藻华而不实,欲效扬子云文风以讨好皇帝,实乃东施效颦。”

听到排位第二的伏隆时,刘歆则道:“虽欲引经据典,然章句古板,尽是说教。”

刘歆博学与经术胜过扬雄,文章则不如他,但也是天下排号前三的笔杆子,评价起来自然颇有底气。但他的批评集中在章句典故上,对各篇实际的内容,却避而不谈。

如此几日,随着洛阳天气越来越热,刘歆病情加重,医者对他寿命的预期,已经从“初秋”,缩短到了“盛夏”。

刘歆编撰完山海经后,对神仙方术兴趣浓厚,经常搞些神神叨叨的事,或设土龙求雨,或炼丹以求长寿,而现在,他倒是对死亡不再抗拒,淡淡地说道:“能死在洛阳,倒也不错。”

刘歆祖籍的家乡是楚地彭城,长大成人的故乡是长安,然而他精神上的故乡,和大多数汉儒一样,实在洛阳。

尽管汉朝因军事政治的原因定都长安,但每过几十年,儒臣都要老生常谈一番“迁都洛阳”的倡议,方便漕运等事不过是细枝末节,真正的原因是,他们笃信这里乃天下之中,是周公建立的城市,承载了周公改制的理想主义。继承了秦朝霸道残余的汉家,迁于洛阳后,才能彻底拥抱王道,永世延祚。

所以王莽上台后,与刘歆一拍即合,这都城差点就迁了。

但刘歆也有遗憾,他心心念念想见第五伦最后一面,当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后,刘歆颇为焦急:“魏皇何时能回?”

然而反复询问郎官,得到的都是模棱两可的回应。

这一日,刘歆服了药,照常躺在凉席上昏睡,模模糊糊间,却听到外头有说话和脚步声,有个拄着鸠杖,迈着蹒跚步伐的人走了进来,接着是郑兴的一阵惊呼。

“田翁……陛……你……”

等刘歆翻起来看清来人白发下的容貌后,却没有惊呼愕然,反而陷入了久久的缄默,过了好久,才叹了口气。

“王巨君,汝怎还没死。”

倒是王莽反应大些,他坐在刘歆对面,仍旧像见第五伦时一样,指着刘歆鼻子骂道:

“刘子骏,叛臣!”

……

第五伦似乎很喜欢这种相爱相杀的名场面,借口要收集审判王莽的“证词”,照旧令郎官对两人的对话加以记录。

对刘歆,王莽有无穷的怒火,不止因刘歆筹划了颠覆他统治的阴谋,更因为,二人年轻时便志同道合,约定要一起开创新的时代。等到他们终于掌握权力,草创新朝时,刘歆也参与谋划,设计政策。

然而,刘歆最终却在王莽最需要协助的时候,回到了“复汉”的老路上,这不仅是对王莽个人的不忠,更是对他们所做复古事业的背叛!

即便王莽经历大起大落,也敢于承认当年失误,甚至看淡了旧臣的反复,但唯独对此事,他依然耿耿于怀。

所以他将第五伦视为“逆”,将刘歆视为“叛”,后者比前者更伤老王莽的心。

但刘歆却不吃这一套,只冷笑道:“孟子有言,爱他人而得不到他人亲近,便应反思自己仁爱是否足够;治人而不得其治,便应反问自己才智是否足够;但凡所行未能得到预期之效,都应反求诸己,故《诗》有言,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王巨君,汝只怪世人谋逆、背叛,是否应先求诸己过?想想汝究竟铸下了何等大错?才惹得众叛亲离?”

刘歆全然没了为人臣时最后那几年的胆小唯诺,反而恢复了初与王莽相识辩经时的咄咄逼人,寸步不让,这让王莽不知是该更怒,还是该欣慰,但他还真的默然不言许久,反省后道:“汝莫非是在恨,予杀了汝二子一女?”

但刘歆的子女们,卷入了谋反啊,按理说应该杀刘歆全家的,但王莽每次都念在旧情上,保住了老刘歆,如是两次,意思是,自己还宽赦错了?

不提此事还好,一提逝去的爱子、爱女,刘歆眼前就浮现出她们的音容笑貌。尤其是最疼爱的小女儿,刘歆当年带她观星时的可爱好奇模样历历在目,岂料最终会因此而引祸!

她们的死,就像是在割刘歆的心头肉,就算被王莽“赦免”,但在刘歆看来,这仿佛是一场酷刑。

这些事,刘歆当然恨,但他最后却抚膺道:“王巨君,吾最深恨者,乃是汝竟恶毒到屠戮骨肉,杀了太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