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渡起床自己也自己烧了壶热水,灌下肚后,稍稍舒服了些后,揉着发重的脑袋顺便理了理接下来要做什么。
他正按着头,突然发觉脚下有个什么东西正扒着他,低头一看,只见豆包直接扒着他的腿,在啃他的裤子。
淡蓝色的狼眼泛着幽幽的光,狼牙磨得咯吱咯吱作响,嘴巴上还挂着一点涎水,一副饿极了的模样。
周渡抬眼向窗外望去,屋外已不再是昨日不见太阳的灰蒙天色,而是冬日里难得一见的艳阳天。
不难猜出,他这一觉从昨日一直睡了一天一夜。
而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昨日从水房出来的时候,他有记得插上门闩,怪不得豆包饿成这样,原来是出不去。
家里的肉干早就被豆包给吃得干干净净,现在周渡也找不到可以喂它的东西,正好他睡如此之久,腹中也早已饥饿不已。
打开门,正准备带着豆包往沈家而去。
就像是心有灵犀似的,他刚一打开门,沈溪就提着一个食盒出现在他家门前。
见到他打开家门,沈溪脸上的笑容顿时笑得牙不见眼,提着食盒,也阻挡不了他向自己奔来的脚步。
“你可算是醒了,再不醒,可就要错过今日的节日了。”沈溪带着食盒来到周渡面前,笑着说道。
周渡一愣,后知后觉地问:“今日什么节日?”
来到桃源村如此久,他还未过过节日,且沈家好像也不喜过节,逐渐他也就不把节日当回事看。
沈溪乍然提起,还有点回不过神来,完全不知今夕是何夕,今日是何节。
“冬至啊,”沈溪提着食盒进门放下,转过身来张望着周渡,问道,“你的嗓子怎么了,这么哑?”
“无事,”周渡捏拳在唇边咳嗽一声,清了清嗓子,不在意地道,“可能昨晚着凉了吧。”
“好端端的怎么会着凉,”沈溪眉头皱得深深,担忧地走过来,伸出冰凉的手探了探周渡的额头,发现既不烫也不凉,疑惑道:“没事呀,不会是我那汤药出的事吧?”
“不是。”周渡摇头,打开食盒,见里面装着满满一食盒的饺子,奇怪地问道,“你家连中秋都不过,为何会过这冬至。”
之前中秋的时候,周渡连个月饼都没有吃到,反倒是这无关紧要的冬至,还能吃饺子比较奇怪。
“这不一样,”沈溪回过神,又从食盒下面取出些骨肉碎肉来喂豆包,一边喂,一边跟周渡解释道,“我家就跟小舅舅两个人,无人可思念,家人也在身边无须团圆,过什么中秋?”
周渡用筷子夹了一个皮薄如蝉翼,能显出晶莹剔透的肉馅来的饺子喂进嘴中,听着沈溪的话,暗暗点头,有理。
像他孤身一人,也不喜过节,总觉得那热闹与自己格格不入,还是不去凑的比较好。
“但这冬至就不一样了啊,”沈溪喂完豆包,用手帕揩揩手,问道,“你可听过冬至的饺子不冻耳这句话。”
周渡颔首:“听过。”
沈溪坐下揩完手,坐下来,面对着周渡,又问:“那你可知这饺子是何人做?”
周渡摇摇头,他就只知道吃,至于这吃的如何做的,是谁人所开创的一概不知。
沈溪赏心悦目地盯着周渡吃东西,缓缓讲起故事来:“相传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老年还乡之时,正逢大雪纷飞,街上有很多因战乱而流离失所,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难民,不少人耳朵都冻烂了。张仲景见此于心不忍,于是命弟子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的药材做成陷,包成饺子施舍给难民,治好了难民们的耳朵,于是此后每逢冬至,大家都纷纷包饺子,所以也有了这句,冬至的饺子不冻耳的谚语。”
“我小舅舅学医救人,最崇拜的就是这些医学前辈,冬至吃饺子不仅仅是在惦念这些前辈,也是时刻让自己铭记学医的宗旨。”
周渡听后,明白了过来,点点头。
沈溪又冲他笑了笑:“所以你猜这饺子是谁做的。”
周渡咬着一个白白胖胖,味道鲜美的饺子,挑眉问道:“不是你?”
沈溪的手艺他是吃惯的了,导致他再去吃别人做的,只要有一丁点不对味,他就能够品尝出来。
今日他吃的这个饺子,与他往日所吃的吃食没有什么两样,除了沈溪他想不到还有谁能做出这个味道。
“是我小舅舅做的啦。”沈溪卖了半天关子,最后还是没有憋住,主动说了出来。
周渡备感讶异,他记得沈溪说过沈暮与他一样,四肢不勤,五谷不分,一点也进不得厨房,怎么还会包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