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小鱼张了张嘴,看了眼丁睦,又看了看关毅,不知道心里想的什么。
片刻,她点了点头,声音还带着些哽咽,说道:“我明白的。”
你明白个屁。
关毅不知道她在这当口突然明白了啥,心里烦躁,你明白了,老子糊涂了。
余小鱼洗了一口气,闭了眼,好像要压下心里所有负面情绪,努力回忆梦境中的场景,嘴里不自觉地喃喃出声:“操场……个子最高的……好像不止一个……”
说的旁边俩人一愣一愣的。
余小鱼组织了下语言,开口说道:“有个最高的孩子,他好像有个日记本,很厚,喜欢在操场玩……叫什么树,他好像还一直在等什么时刻的到来。”
第155章凝视再来
“什么孩子?”关毅摸摸下巴,一脸不解,不知道她在说啥。
丁睦经她这么一讲,倒是想起来了,他们第一天进来的时候,他看见了一个孩子。那孩子虽然看着玩得开心,却隐隐显得和别的孩子有些隔阂。
据李保恩说,这孩子在最初被领养过几次,每次都会被送回来,不知是什么原因。而这几次被领养又被送回的经历让他有些沉默寡言,甚至还因此被其他孩子欺负过。
通过对孤儿院资料的整理,丁睦了解到:在一个孩子被领养走之前,为了保护孩子的心理,也为了减少两方的隔阂感,降低退养率,孩子至少要和领养人共度半个月到一个月不等的“磨合期”,两方都确认同意后才能真正共同生活。
一旦双方有哪个人提出异议,领养也很有可能被中止。
想到这里,丁睦就有些疑惑了,既然两方最开始接触的时候都没有什么不快,相处得也挺好,怎么一旦开始在一起生活就不行了呢?既然不同意领养,为什么不在最开始没有任何接触的时候就提出来,反而在领养过程完成之后再千辛万苦地把孩子送回来?领养和退养同样需要办手续,都麻烦得不行,为什么不怕麻烦地办理呢?为什么不在什么事都没有发生的时候,把对双方的伤害都降到最低呢?
造成这样的行为的,到底是大人的不负责任,还是孩子的举止异常?
或者说,两者都有?
丁睦无从得知,他只能根据现有的线索想象。此时,他就非常羡慕那些影视剧里的侦探,仅仅通过一些细节就能窥见全豹。
如果说,是那些家庭的原因,假使是因为他们没法接受一个新的成员出现在他们的家庭,出现在他们的生活,那么,两个成年人,从最开始作出决定的时候,就应该会有人提出异议,最开始接触的时候就会打消念头。不应该是在一切手续都处理好了之后才反悔。
人是有反悔情绪的,哪怕这件事他十分期待,都不免会想要看看另一种结局,这是正常的,并非无用的情绪。而这种反悔会因为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而慢慢变化,或增大,或减小,要么继续后悔,作出决定,要么面对现实,继续前行。
在孩子作出行为时,会有无数种理由让这对夫妻反悔领养的决定,也会有无数类原因让这对夫妻下定领养的决心。一对期待孩子却只能靠领养来得到一个孩子的夫妻,在领养之前不可能没做过功课,不可能不对孩子即将表现出来的问题有所防备。
所以,如果真的是家庭的原因,在最开始的时候,也会很快表现出来,不能磨合、不能互恰、不能理解彼此等,这些问题都会在“磨合期”表现出来,并被解决。
因此,家庭原因可以pass掉了。
那么,就可能是孩子自身的原因了。如果真的是孩子的原因,那么他为什会在“磨合期”不表现,反而在和养父母共同生活不久之后表现出来了呢?这时间并不是很长,谈不上“日久见人心”那样久。是否他刻意藏起来了自己的异常,等到被领养之后才放飞了自我,“暴露”了真实面目?
这个孩子在这里生活了那么久,就一点异常都没有感觉到?
说出来丁睦都不信。
连贝贝那么小的孩子都能感觉出来,甚至开始进行微弱的反抗,他不信孔嘉树这么大的孩子没能觉得不对劲。
这孤儿院里每天教的东西如此“另类”,一个已经开始成长的大孩子怎么能迟钝到一点都看不出来?
或许他看出来了。
丁睦猜想着,或许这个孔嘉树看出来了这个孤儿院的异常,所以才在“磨合期”努力掩藏这种异常感,渴望迅速逃离这里,向外界说明这个孤儿院的罪恶。也许没有人相信他,觉得他在疯言疯语,或者,有人相信他,却觉得这孩子说的东西不是他们能够承受的。不管是什么样的理由,他们退养了他,给他造成了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