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3章(1 / 1)

百姓生活富足了,就有些人琢磨着是不是要把孩子送到学堂去,即便不能像林知府一样有本事,可读书明理,也是有大用处的。

这点,颜希月早就想到了,林渊也早就着手建立肃州城大学堂。

学堂聘请了许多有功名的夫子,举人进士也是有的,如今肃州城与以往大不同,即便是京城,也不敢说能比肃州繁华。文人雅客向来最爱这繁华之地,不消林渊刻意去张扬,小道消息刚传出去,已经有许多人前来应聘夫子。

学堂内不仅开设文科,还开设武科,毕竟肃州城守军这么好的资源不利用实在可惜。况且这肃州城与别处不同,时时面临外族的威胁,相比科举,大部分还是倾向于投军杀敌。

若是能从小就接受肃州守军的指导,以后从军,也能多杀几个外族人。

说道肃州城守军,这三年来,他们手上用来上阵杀敌的武器已经更新换代好几次,弩弓、唐刀、长戟等等,挑个顺手的上阵杀敌简直就跟砍白菜一样。

三年任期一到,林渊没有任何疑问,在官员考核中为优,被皇帝一道圣旨召回京中授工部尚书一职。

从从三品到从一品,这跨度不可谓不大,一时言官御史无不谏言,但被皇帝一句‘汝可为渊所为’给堵死了。

不行就别逼逼,当日谏言的朝臣被皇帝这直白的话给气得脸都发青了。

但他也实在说不出什么劝阻的理由,难道说他们如今地上踩的路是用人林渊的水泥方子铺出来的吗?难道说如今家里餐桌上日日都有的土豆辣椒红柿是人家林渊找到的吗?难道说如今他们上下朝骑的都是林渊想出来的自行车吗?

这还说啥呀说!

根本就没的说。

林渊离开肃州那天,肃州百姓挤在城门,手上提着自家产的东西,扒拉着林渊的轿子企图阻止其离任。

林渊无奈,只能从轿里出来安抚百姓,“大家稍安勿躁,林某先在这里谢谢大家。此番林某去京,接任肃州知府的人选,圣上已经定下。皇上圣明,指的是一位为民谋利的父母官。若是诸位担心日后,那大可不必。林某此三年在肃州城所有举措,皆是受到圣上指示,圣上一心体谅百姓,所以才有了如今肃州城的繁华。”

说着,他撩起袍子,冲着皇宫的方向跪下磕头。

底下的老百姓也纷纷跪地磕头,高喊,“圣上英明,皇恩浩荡,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随行考察的官员和内监们本以为可以抓到这位炽手可热的官员的把柄了,没想到人家脑子转得快,三两下就把一身的功劳舍去,冠以皇上的名号,略施小计就为皇上赚了一波民心。

这手段,不怪人家是皇帝面前的大红人,不怪他能以一农家子身份走到如今的地步。

都说穷人乍富,眼界小,可人家是真有脑子,知道自己想要走得更长远,只有圣心是最重要的,更清楚自己的身份不过是皇帝的一个臣子,可有可无。

林渊到京城前,已经安排书墨带着人跟着陈老板的商队来京城安排事宜。这些年林渊和陈老板的商队合作赚了不少,还有林平安颜希月弄出来那些新式东西,都被运到大昭国各地去卖,虽然皇帝占大头,可林家也没少赚。

林渊有了钱,第一件事就是在京城购置房产铺面,还有郊外也采买了许多庄子,每年光是庄子上的产出和租金,又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林家可以名正言顺地被称一句‘暴发户’,一点不为过。

上首的皇帝听完跟去肃州的内监回话,跟自己派去的暗卫的回话一般无二,心里对这位他素未谋面的大臣的印象更是好上几分。

是以林渊第一次拜见皇帝,讲述自己三年来在肃州的所为所闻时,便能时时感觉到来自上首的慈爱信任鼓励的眼神。

林渊回京歇了三天,连轴转地去拜访了他老师江学林以及当初翰林院的上司和同僚们。

往昔的同僚有如今在地方做知县或知州,挣扎了三年或平调或回京被赏了员外郎;还有同僚当年考核后直接留在翰林院,如今也做到了翰林学士,或六部侍郎的职位,可跟林渊的工部尚书一比,就不够看了。

三十四的尚书,怕是大昭国开国以来最年轻的尚书了。

关键你还找不到人家不能做尚书的理由,如果是吏部或户部这样重要的部门,他们还能据理力争一番,可偏偏林渊是工部尚书。

他在肃州任上三年来,弄出多少好东西,只要不是瞎子,都看得到。

人家有这个本事,他们没话说。

人情往来一番后,林渊便正式走马上任,去了工部任职尚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