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夫子?”顾辞带着阿宝上了顾夫子家,正瞧着人在劈柴,可惜几次都没劈中,便猜测眼前这将长马褂扎着结的人就是顾夫子。
顾夫子头发有些泛白,但面容瞧着还算年轻,听到顾辞的声音,面上闪过一丝尴尬,又泰然自若地放下了手中斧子,解了长马褂的结,扯了扯衣服,这才看向顾辞,“你是……”
“顾大姐儿,顾老二家的。”这村子里人都这样,年岁大的长者一般都不认识小辈,但说起父辈,便就熟了。
顾夫子点了点头,瞧了她一眼,看到她身边的阿宝,便知晓了她的来意,“多大了?”
“满了七岁,来年开春就八岁了。”
“启蒙了吗?”
“还没有。”对读书人,顾辞也敬畏,神色十分恭敬。
顾夫子眉头蹙了蹙,一般都是五六岁启蒙最好,这个年岁就有些大了,“那不小了。”
顾辞有些不知说什么好,“我也没奢求家弟能光宗耀祖,就是希望他能多识几个字。”
顾夫子闻言,不由又看向她,垂了垂眉,“跟我进屋来吧,我先给他看看。我丑话说在前头,庄户人家挣几个钱不容易,我读书多年,可算明白了一个理,读书这种事情,也需要天赋,更需要舍得砸钱,你弟弟年岁大了些,若实在没这个天赋,你也不用特地送来上学,往后有时间来旁听几个字就成。”
这话说得太刻薄直白了,顾辞却觉得这夫子直爽子得十分有趣,点了点头,回头低声跟一脸紧张的阿宝说了几句,就让阿宝跟着人进屋去了。
她在外面等着无所事事,索性就抡起斧子,帮着顾夫子把柴给劈了。
第31章
听到外头传来的劈柴声,正从小木柜里找书的顾夫子微微一愣,皱着眉头往外看了一眼,又低头从柜子里翻了一本《三字经》出来,看着仍旧端端正正站在一旁的阿宝,“叫什么名字?”
“阿、阿宝。”
“我又不吃人,你紧张什么?”阿宝五官清秀,唇红齿白的,被顾辞养了一阵,气色好了不少,即使这般怯弱的模样,也让人觉得有几分乖巧可爱,顾夫子不由带了点笑,“瞧着倒像个聪明的孩子。”
来之前,姐姐就交代过他,夫子喜欢热情活泼些的孩子,让他不要害怕,规规矩矩地回夫子话就成,但他也是个嘴笨的,憋了半天,阿宝才磕磕碰碰地回道:“谢、谢夫子夸奖。”
顾夫子瞧着他那憋得通红的小脸,蓦然就想起了村里关于顾老二一家的流言来,暗想这孩子的灵气怕是被柳氏那人磋磨没了,不由低声叹了口气,“去那边坐下吧。”
阿宝乖巧地点了点头,这才迈着步子坐上了破旧书桌前的椅子,顾夫子也跟着坐在了他对面。
“你姐姐说你还没启蒙,那今儿你就跟着我念几句《三字经》。”顾夫子翻开书本,余光扫到阿宝那双满是期待的眼睛,眉头又舒展了些。他当了十来年的夫子,对孩子眼神里藏的东西,看得十分准,像阿宝这样的孩子,定是勤奋好学的。
他刚刚跟顾辞说那一番话,并不是摆什么读书人的架子,只是庄户人家挣几个钱确实不容易,而有些小孩子没有天赋不说,还是个三天晒网两天打渔的,压根就不是诚心想读书,一年到头,也识不了几个大字。这样的结果,是父母和他都不愿看到的,不仅让父母的血汗钱打了水漂,他这个夫子还要落一个不会教的名声。
有了这样的教训后,顾夫子也不愿什么人都教,送来学堂的孩子,他都要先做一番考核,考核过了,才能当他的学生,考核不过的,他也把话都说明白了,父母若还是执意要送来学堂,他也收了,但能不能学到东西,他就不管的。
阿宝虽不知道读书有什么好,但好几次看着大伯家的堂哥背着小书包从小学堂回来,一路走一路摇头晃脑地念着那些他听不懂的话时,他就羡慕地不得了。
眼下听夫子就要带着他念书,激动地有些手足无措,看着夫子,大气都不敢出,生怕学不会。
顾夫子看着他绷得紧紧的小脸,疼惜地摸了摸他的脑袋,安抚道:“夫子不为难你,就跟着念几句最简单的就好了。”
“不、不为难。”阿宝以为夫子是在嫌他蠢笨,涨红着脸,费力道:“阿宝、是喜欢读书的。”
“喜欢读书的孩子,夫子都喜欢。”顾夫子收回手,“我念一句,你跟着念一句,带着你念三遍,就要自己念,听懂了吗?”